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这几天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夏都西宁·魅力海西·秘境茫崖”银发旅游专列的游客和媒体大咖们来此探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冷湖石油工业遗址。这片遗址承载着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记忆,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冷湖石油工业遗址分布在冷湖镇周边,包括老基地(位于冷湖镇西北面约10公里处)、4号(冷湖镇)和5号(冷湖镇东南面约15公里处)石油遗址。1992年,原青海石油管理局搬迁至敦煌市,一线作业前移至花土沟镇,并进行了整体拆迁,从而留下了如今这片遗址,成为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史的生动见证。
在其鼎盛时期,这里曾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基地居住人口达5-6万人,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公司、医院、炼油厂、贸易公司、银行、学校等分布其中。老基地和另一主要基地占地面积分别约为193万平方米和260万平方米,数万座建筑物错落林立。这些建筑多为砖木土结构,大型公共建筑采用青砖砌筑,而民房则以土坯砖、夯土墙为主。
冷湖油田更是意义非凡,它是“柴达木石油精神”的发源地,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青藏高原重要的产油、供油基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时,国民经济面临暂时困难,冷湖油田却勇挑重担,年生产原油近30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2%,一跃成为继玉门、新疆、四川之后的全国第四大油田,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也为巩固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随着石油工业布局的东迁西移,冷湖石油工业基地逐渐走向衰落,最终成为一片废墟。如今,当人们伫立在这片遗址之上,大片的残垣断壁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能看到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人员、复转军人和有志青年奔赴于此,在这片生命禁区挥洒青春和汗水,书写奋斗与辉煌的场景。这里留存着几万名石油职工的青春梦想,已然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记忆遗产和档案遗产,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荣耀,时刻提醒着后人创业的艰辛。
2019年4月12日,冷湖石油工业遗址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第二批)保护名录,其历史价值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如今,这片遗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他们或是追寻历史文化,或是自驾观光。在冷风与沙碛中,游客们仰望暗夜星空,缅怀过去石油工业的辉煌,畅想那段交织着“油”与“游”的独特光阴故事。冷湖石油工业遗址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了解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的重要窗口。(文/余瑜 吕婕 图/刘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