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红色文化传承与乡俗文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匠心社会实践队的25名队员于2025年7月7日奔赴长沙,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调研活动。此次实践旨在深度挖掘红色文化与乡俗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构建二者相互促进的育人新机制,为培养新时代兼具文化自信的人才贡献力量。
图为匠心社会实践队成员们在学习雷锋事迹。郭天爱 供图
红色初心:追寻先辈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实践队首站来到湖南雷锋纪念馆,这里是党员干部学习雷锋精神、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 。馆区占地广阔,包含雷锋故居、生平事迹陈列馆等多个场馆。队员们认真聆听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人生故事,深刻感悟“雷锋精神”的内涵。在陈列馆内,大家驻足凝视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雷锋在短暂人生中所展现出的无私奉献与助人为乐。
随后,实践队前往橘子洲头,这座“中国第一洲”不仅风光旖旎,更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伫立洲头,队员们瞻仰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遥想1925年毛泽东在此挥笔写下《沁园春·长沙》时的壮志豪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诗句,激发着队员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在新民学会成立旧址,实践队深入了解了新民学会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为湖南地区传播新思想、推动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参观旧址内的陈列物品和历史资料,队员们仿佛看到了蔡和森、毛泽东等一群热血青年在此激扬文字、共商救国大计的场景,深刻领悟到他们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也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故居内朴素的陈设,展现了革命先辈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队员们在这里感受到毛泽东与杨开慧为革命事业携手同行、相互支持的坚定爱情与伟大理想,对革命先辈们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肃然起敬。
烈士公园则是为纪念革命先烈而建的大型综合性公园。园内的烈士纪念塔庄严肃穆,铭刻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名。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向烈士敬献花篮,默哀致敬,缅怀先烈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图为匠心社会实践队成员对居民的采访。郭天爱 供图
探寻乡俗文化:对话传承者,汲取守正创新智慧
在长沙的古村落与民俗工坊,实践队与众多乡俗文化传承者展开深入交流。一位专注于湘绣技艺传承的老艺人分享道:“乡俗文化的延续充满挑战,但只要守住文化根脉,又能融入时代新意,就能在当下焕发生机。”他还提到,长沙独特的端午龙舟、中秋烧宝塔等民俗活动,以及湘剧、花鼓戏等传统艺术,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沃土壤,传承者应深入挖掘这些地域特色,让老手艺对接新需求。
另一位致力于民俗数字化保护的年轻人则强调跨界融合与年轻力量的重要性:“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只有用短视频、VR等新技术活化乡俗故事,才能让更多人看见传统之美。同时,老匠人带徒传艺、年轻人主动参与,这种代际协作是文化传承的关键。”队员们认真聆听传承者的实践经验,就乡俗文化的保护难点、市场化路径与年轻化传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与传承者的交流中,实践队还了解到长沙市政府为推动乡俗文化发展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如非遗传承人补贴、传统工艺工坊建设资金、民俗节庆活动扶持等。这些政策为乡俗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让队员们看到了地方在守护文化多样性方面的用心与担当。
图为匠心社会实践队成员们的合影。郭天爱 供图
展望未来:红色引领文化,共创美好明天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队发现长沙的红色文化传承与乡俗文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精神,为文化传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而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队员们纷纷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将红色精神与文化发展深度融合。以红色精神为指引,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品质,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舒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