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3日,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平语青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团,赴山东省青岛平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以传统经典方剂“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物命名活动主题,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活动,用所学知识服务基层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中医药赋能,秉君子之方传大爱,以仁术之心承岐黄。
人参“养元”,颐养承参气
7月10日,志愿服务团赴平度市夕阳红养老院及阳光养老院志愿服务,他们如带着温润能量的人参,让平日里安静的养老院热闹起来。在宣讲过程中,成员们特意介绍了人参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讲述着这味药材“补元气、益身心”的功效。志愿服务团成员与养老院内退伍老兵进行了交谈与关心,成员们还为部分残障老人们进行了手法操作与推拿按摩。
据介绍,养老院内约有100余位老人,以及数位百岁老人,交谈时老人们表示“这里吃的住的都好,还有你们来陪着唠家常,都好都好”或许听起来不那么顺畅的乡音正是我们爱与温暖传递的方向。
茯苓“启稚”,童蒙初识药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7月11日上午,“平语青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团来到了东阁中心幼儿园,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启蒙课。
孩子们被桌上摆放的茯苓、甘草、大枣等中药材吸引,好奇地围了过来。“小朋友们,看这白白的像小馒头一样的,就是茯苓。它可以帮助我们消化,让小肚子更舒服哦。”在进行简单介绍后,进行了趣味绘画活动,小朋友们将自己最喜欢的中药材画下来,人参娃娃则成为了小朋友们的心头好,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并行,加深了小朋友对于中药印象。
幼儿园的张老师说:“这类活动不仅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更推动了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希望能多多办。”
白术“疏调”,邻里共安康
7月12日,志愿者走进平度市漫悦湾社区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结合夏季养生特点,志愿者用通俗语言介绍了“冬瓜薏米汤祛湿”“绿豆百合粥清热”等适合家庭制作的养生食谱,让居民轻松掌握实用知识。随后志愿者们现场演示了艾灸条的使用方法,重点讲解了足三里、关元等常用养生穴位的定位和功效,并手把手指导居民操作。
在义诊环节中,志愿者们为居民讲解耳穴压豆的使用方法并对八段锦并作出示范,居民们对此热情高涨,纷纷跟练。此次志愿服务活动将专业健康知识送到居民身边,不仅普及了中医养生理念,更拉近了邻里距离,让社区充满温暖与关爱。
甘草“和润”,抚今忆往昔
7月13日,服务团走进平度市博物馆,在“烽火胶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展中,开启了一场重温历史、砥砺初心的红色研学之旅。“守护英烈精神,更要传承他们奋斗不息的信念。”平度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时代不仅要发展创新,更要回望历史、以史为鉴,从血与泪的教训中汲取前行力量。
烽火虽已远去,精神永照前路,唯有实干担当以报先贤,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同学们将继续在三下乡的路上,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光彩。
脚下沾过的泥土、心中沉淀的感悟,已成为我们读懂中国乡村的第一块拼图。未来,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学子们将带着对基层的敬畏与热爱,继续在成长路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让青春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绽放更绚烂的光彩。(文/杨梓萱 魏司宇 摄/杨瑞 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