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手到老手再到高手——这是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旬阳卷烟厂卷包车间维修工易义全30年来的写照。从最初跟着师傅学拧螺丝、调设备,到如今能精准诊断复杂机械故障;从按部就班完成日常维护,到设备小改小革提升运行效率——岁月打磨出的不仅是荣誉证书上的烫金字,更是一位产业工人用双手写就的匠心故事。
30年前,易义全进入旬阳卷烟厂卷包车间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包装辅机操作工。通过翻书自学、日常操作实践,他很快掌握了设备基本操作方法。对于设备维修工作,他也特别上心。
“那时候的设备没有现在先进,故障率也高,易义全对设备内部结构和运行特别感兴趣,每次维修设备,他总是在一旁学习,跟着打下手,看得多了,简单的故障他自己就能解决了。”维修工段宏社笑着说。
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反复操作,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正是这种对设备的热爱和对技术的追求,让易义全在操作工中脱颖而出。后来他成为一名维修工,每天穿梭在机台间。
“易师傅,5号包装机出现小盒散包。”
“老易,这个小盒密封性还是不太行。”
……
每当听到对讲机的呼叫,易义全都会推着工具车,快速赶到机台。
不久前的一天早班生产中,5号包装机组出现小盒透明纸间歇性散开的情况,影响了设备运行效率。经过研判,易义全开始拆卸透明纸切刀总成。后来发现是透明纸切刀轴承和刀轴磨损产生间隙,导致透明纸偶尔存在切不断的现象。经过多次调试、反复测量间距、手动盘车,易义全成功更换好了透明纸切刀轴及轴承,问题得到了迅速解决。
最近一段时间,“小盒平整性”一直是困扰车间的问题,易义全和同事们不断研究,多次调整烙铁的压紧量、烙铁平行度和垂直度,优化小盒透明纸热封温度的工艺参数、端部烙铁的熨烫工位以及小盒侧封烙铁的曲面度。
然而,这些改进实施后,虽然情况有所改善,但并未彻底解决问题。为了找到突破口,易义全和同事们开始“向外学习、向内探索”。经过无数次尝试,他们利用高速相机捕捉到了关键因素——小盒透明纸第一热封烙铁成型轮开口处,未受到持续压迫而反弹,成型紧度不足,导致小盒不平整。
易义全和同事随即对成型轮开口的前置尺寸进行测算,经过数十次的调整试验,最终确定了前移尺寸。当最后一批实验产品从生产线上流出,看着平整光滑的小盒,大家忍不住欢呼起来。
易义全在技术改进上从不松懈,在“传帮带”工作上也很用心。年轻维修工王存说:“易师傅经常把维修案例记在笔记本上,及时分享给我们看,认真帮我们总结维修经验。
在易义全的工具柜里有很多写满维修案例的笔记本。这些被工友们称作“设备病历”的手札,如今已成为车间的“共享笔记”。
“干工作,就得义无反顾、全心全意才行。”易义全笑着说。转眼间,他已在维修岗位上坚守了几十年,青丝变白发,变的是不断升级的机械设备,不变的是他对技术的执着与热爱。
(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旬阳卷烟厂 刘普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