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一大早,古韩镇南丰沟村的街巷里就传来了熟悉的音乐。听到声音,村民们陆续从家里走出,将垃圾投进收运箱里。自“垃圾不落地”推行以来,这样的场景已然成为村里雷打不动的日常。
环卫工人上门收垃圾
“以前倒垃圾需要到固定的倾倒点,不仅需要来回跑,天气热起来还会出现蝇虫乱飞、异味很大的情况,对环境影响大。”正在倾倒垃圾的村民时月英笑着说:“现在,我们只要听到音乐声,就知道垃圾收运车来了。大家跨过屋门槛就能丢垃圾,既方便了群众,村里环境也改善了很多!”
“垃圾不落地”实行后,古韩镇南丰沟村安排专人驾驶垃圾清运车在村内每天定时定点、挨家挨户收集垃圾,确保村内大街小巷无积存垃圾、无纸屑横飞。同时,对于不在家的村民,他们只需将垃圾桶提前放到门前或垃圾车停靠点,保洁人员会代为投放。
“全村有200多户村民。我每天都会开着清运车在村里转一趟,垃圾多的时候还会多收两趟,最大限度满足大伙儿投放垃圾的需要。收集完后,垃圾会被直接运至中转站进行加工压缩,确保日产日清。”垃圾收运员路丽风介绍。
群众出门倾倒垃圾
得益于镇村的宣传和村民卫生保洁意识的提高,历史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的古韩镇上峪村同样取缔了村内的垃圾收容器,由收运员每天流动收集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垃圾不落地、异味不扩散”,村内垃圾治理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转变,处处展现出新农村的美好景象。
“我们按照实际情况规划设置清运路线,同时结合网格化管理,利用村里的显示屏、大喇叭、微信群等,多渠道、全覆盖地进行宣传提醒。村民们非常满意,配合度很高。现在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古韩镇上峪村党支部书记张跃岗告诉记者。
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古韩镇聚焦生活垃圾这一小切口、硬顽疾,以农村生活“垃圾不落地”治理模式为主抓手,坚持做好“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常态化清运,逐步构建起“村收集、镇转运、县终端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体系,切实推动环境卫生管理从“末端垃圾清理”向“源头污染防治”、从“单向管理”向“共治共享”转化,有效打通农村垃圾治理“最后一公里”。
古韩镇南丰沟村村容村貌
“目前,镇里共配置垃圾清运车20辆,17个行政村实现了生活垃圾上门收集。除城中村外,古韩镇基本实现‘垃圾不落地’全覆盖。”古韩镇环卫站站长郭建平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三个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持续强化收集、运输、处理设备管理,定期进行维护更新,及时跟进日常监督,着力提升农村‘垃圾不落地’工作成效,用实际行动绘就村美人和新画卷。”(文/孙彬雁 图/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