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位于毕节市大方县东西部协作人力资源开发产业园(下称产业园)的广州点动科技毕节子公司大方工作站工作后,大方县核桃乡居民熊艳感觉自己好像多了一份“学历”。
“您上个月的套餐外流量已超过20元,建议您更换为79元套餐……”作为一名语音客服,熊艳坐在工位上,说着一口标准普通话,通过头戴式话筒清晰地回应用户需求。一个早上的工夫,熊艳已经接了15通电话,并和两名用户签了单。
这是毕节工作组大方小组在大方县探索出的人力资源开发协作新模式——将外地企业的信息和大数据类工种引入毕节,让当地百姓实现“云就业”,把岗位送到村口。目前,该模式已开拓的业务包含京东、中国移动等企业的语音外呼、电商业务代播等工作。
“百姓们通过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即可在家门口就业,收获稳稳的幸福,巩固脱贫的成果。”作为产业园负责人之一的赵溦说。如今,熊艳等当地就业群体不仅可以获得一个月4000元左右的稳定工资,还能参与到子女的成长过程中。
“起初,我只会在手机上打字,换成电脑键盘就非常慢,要一个一个地找字母。”熊艳回忆道。为解决此类问题,入驻产业园的企业会对新员工进行8天至12天的带薪岗前培训,培训后要通过考试方能上岗。此外,表达能力和学习意愿强的学员,还会被提拔为班长,进一步培训其学习报表、预算、管理等全方面的知识。
如今,一批又一批的学员掌握了“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工作技能,实现了升职加薪,甚至跳槽单飞。赵溦观察到,“一年甚至是半年过去,学员充满了自信,基本能够达到自主运营的水平。”
东西部协作,稳岗就业是关键。为探索“东西部协作+人力资源开发”新模式,广州在大方县试点建立的产业园,创建了以“云服务、云就业、云结算”为特色的“云园区”,打造出乡村就业“云平台”。
产业园的发展是一个缩影。在毕节当地,毕节工作组狠抓稳岗拓岗,协助穗毕两地人社部门,通过驻穗“山海心连之家”工作站服务贵州籍务工人员,首次在广州、毕节共认定11个“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
与此同时,毕节工作组借助“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发挥“乡村工匠”品牌效应,开展“订单培养”——通过“校—企—团”三方联动,形成优势互补的东西部校企协作育人模式,多方合力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通过一系列人力资源开发举措,越来越多的群众在东西部协作的浪潮中,找到了立身之本,扎稳了发展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