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驻村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 跑出发展“加速度”

2023-09-19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堰口镇湾对坡村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城以东,辖7个村民小组,483户1460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湾对坡村在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共同努力下,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

建强基层组织 夯实振兴基础

“多亏有了老马,我们才能有了今天的好日子。”湾对坡村村民口中的“老马”,是西乡县烟草专卖局派驻湾对坡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马静同志。

 回忆起初到湾对坡村,马静感慨万千:“那时候村子穷就不说了,关键是青壮年村民大多在外打工,基层组织都不健全。组织没力量,工作根本就没法开展。”

“当时村上正处于低谷而又缓慢上升的阶段,面临着两大现实问题:一是领导班子老化,二是基层党组织薄弱。”马静把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了他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村党委是保障人民利益的最基层组织,是服务村民的坚强后盾,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是首要工作。”

为了建强基层党组织,马静带领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摸排致富能人、返乡青年,鼓励这些人积极向组织靠拢,参与到村上的事务中来。全面健全落实党内议事规则、组织生活等各项工作制度,实行“一对一”传帮带、“以干代培”“党员示范”等人才培养机制。湾对坡村基层组织建设逐渐夯实,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能力不断“提档升级”。

现在湾对坡村各项事务性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重点、难点工作有人教、有人学,村党支部凝聚力越来越强,村民满意度越来越高,形成了坚强的基层战斗堡垒。

发展富民产业 激发振兴活力

村子要富裕,首先得有产业。

针对湾对坡村的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带动优势,以烤烟种植产业为引领、多元种养业协同增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去年年初,在外务工的村民王发贵回到了家乡。马静第一时间上门协助他规划今后的发展之路:“我们建议你以烤烟种植为主产业,我们村是烤烟种植千亩村,烤烟年产值500万以上,烤烟实行计划种植收购,不存在市场风险,收入稳定。还有各项生产扶持政策,在种植烤烟的同时还可以发展香菇、养殖等其他产业多元增收。”

驻村工作队通过与县烟草局积极对接落实政策,为王发贵解决了烤炉及资金贷款问题。协调村上烤烟育苗大棚闲置期,为他提供了3万余袋带料香菇养殖场地,指导他养殖子猪40余头。

马静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帮助王发贵分级烟叶

忙活不到一年,刨除生产成本,王发贵经营的20亩烤烟收入6万余元,3万袋香菇收入3万元,猪仔收入4.5万元,2022年总计收入达13.5万元。今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王发贵扩大种植烤烟60亩,预计总收入将达到30万元以上。

2023年,湾对坡村驻村工作队带动村民发展烤烟种植1186亩,预计种植收入达到520万元以上;发展中药材105亩,后期预估亩产值达3000元。

除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湾对坡村还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2023年,村集体种植春季黑木耳6万段,采取西乡县堰口镇富林公司代为种植,年收入48000元;云养殖项目年收入35000元;投资汉中木易景博建筑有限公司30万元,年分红18000元。

传递帮扶温度 巩固振兴成果

“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关心和帮助,帮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近日,村民华旭举给驻村工作队送来了锦旗。

5个月前,村民李某因突发疾病去世,妻子在多年前也已离世,无奈之下,家里的孩子只能交由大伯华旭举继续抚养。驻村工作队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上门开展帮扶工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华旭举家里的经济困难,驻村工作队将他纳入重点帮扶对象,和西乡县局党支部共同开展了“为留守儿童送关爱”主题活动,推出了“1+1”结对帮扶计划,形成了留守儿童的长期帮扶机制,帮助华旭举解决了孩子后续抚养的后顾之忧。

“遇到困难时工作队就是我们的主心骨,解决问题时,工作队就是我们的贴心人。”华旭举感动的说。

2023年,西乡县局派出党员干部27名点对点帮扶湾对坡村农户401户,其中脱贫户169户,一般农户232户。同时,西乡县局还大力开展消费帮扶,为农户解决销售问题。仅在今年上半年,西乡县局通过购买农户土鸡、鸡蛋、猪肉、农副产品等进行消费帮扶的总金额就达到38950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把帮扶村打造为产业兴、村民富、村庄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马静表示。

(图、文/蒋烨 吕宏菲)


0
上一篇: 充电桩先行 助力新能源汽车下乡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