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长的不只是黄豆和油菜,更是我们鼓实荷包的增收密码啊!”金秋十月,暖阳高照,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镇庆洞村村民李胜东在他种满黄豆的田地里笑道。
烟后黄豆长势良好。摄/张亚斌
李胜东家世代都在喜洲从事农耕。“以前,田地里一年到头就能种一季作物,收入来源单一。这些年喜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热门旅游景点,大部分村民便更热衷于投资旅游行业来获得经济收入。”李胜东坦言,自己是现在村里为数不多靠种地吃饭的人了。
如何富农惠农,让农业经营更有效益?自2022年起,喜洲镇政府、大理市烟草专卖局因地制宜,积极推广“烤烟+N”种植模式,引导农户种植烟后作物,拓宽助农增收的的渠道。“以前烤烟采收结束,田地就闲置了,现在我们还可以再种点黄豆、蚕豆、油菜,真正实现了一地多收。”李胜东说道。为切实提高“烤烟+N”种植模式成效,大理市烟草专卖局构建了“联得紧、带得稳、收益久”的联农带农长效机制,相关工作人员按最小单元网格进驻挂钩片区,为农户提供全过程烟后作物种植技术指导服务。
大理市烟草部门工作人员到田间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摄/张亚斌
近年来,依托于大理烟草科技小院的技术支持,以种植蚕豆、油菜和鲜食玉米等比较有代表性的作物,来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适应烤烟的轮作制度,因地制宜发展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增收模式,形成了循环发展高值的绿色农业。
“我们家几代都在喜洲种地,清晰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今年我家烟后作物栽了28亩,预计一亩就能增收2000元。眼瞅着现在种地也能有不错的收入,村里越来越多人开始回流种地了。”李胜东脸说。
据统计,2024年大理州示范种植“烤烟+蚕豆”粮烟协同鲜食蚕豆示范样板10000亩,预期平均亩产鲜豆荚1200千克,总产1.2万吨,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鲜豆荚1300千克,亩产值超0.8万元;示范种植“烤烟+油菜”粮烟协同油菜面积3000亩,平均亩产油菜180千克,总产540吨,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油菜200千克,带动大理市海西片区6000亩烟后油菜提质增效。
“烤烟+N”模式是当地一条现代化的农业创新思路,“N”既可以是作物之间熟成相接实现一地多收的N种可能性,也可以是产业之间的多元融合与发展。苍山下洱海旁风吹麦浪的景观是喜洲的一张名片,也是许多游客拍照打卡的地点,以作物为背景拍摄照片的浪潮兴起,田里绿油油的烟叶或是烟后作物也逐渐成了游客照片的背景板,在充分利用大理独特条件和最大优势的基础上,“烤烟+N”趁此契机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为当地农户带来了新的经济增收点。
如今,“烤烟+N”的种植模式已经在喜洲镇初见成效,切实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还得加把劲,继续搞好多种作物轮作管理,争取来年有个更好的收成。”李胜东表示道。
(文/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马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