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玫瑰香飘小河边,村民致富花为媒

2024-12-12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冬日,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福城街道章保社区小河边村,小桥流水与河岸大片玫瑰花墙画着一互相映衬,巨幅墙画上写着“云南墨红玫瑰之乡”,行走间,仿佛阵阵玫瑰花香沁人心脾。

小河边村的墙画。摄/廖娟

沿着河岸前行,越往里走,真有阵阵玫瑰花香扑鼻而来,顺着花香,不觉间来到了村民黄海东家的院子里,黄海东解释说:“烘干房里正在烘干玫瑰,所以香味会更浓郁一些。”

今年52岁的黄海东以前干过工程、跑过长途货运,但都挣钱甚少。2010年,他回到小河边村,在家门口开了一间便利店,并获准成为弥勒市烟草专卖局的一名零售户。结合农村市场消费特点,弥勒市烟草专卖局的片区客户经理建议他在店内增加米面粮油和日常生活用品,以满足村民日常购物需求。

黄海东查看玫瑰烘干情况。摄/廖娟

小河边村耕地的土壤中有不少“羊矸石”,这种土壤透水性强,适宜鲜食玫瑰花生长。2013年,小河边村党支部在村里引种鲜食玫瑰,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鲜食玫瑰试种成功。很多村民在看到效益后随即跟进,黄海东也拿出经营便利店赚的钱,租了12亩地种玫瑰。

“冬天花少点,今天8点才去摘的,花多的时候凌晨3点就得戴着头灯去摘,太阳出来花就开了,就不值钱了。”黄海东的妻子孙海燕边说边把玫瑰花外面的花瓣摘下,只留着最里面的花骨朵。

孙海燕(左)和婆婆在挑选鲜食玫瑰。摄/廖娟

“一朵花改变了一个村”。近年来,小河边村把花和村庄结合起来,全力打造集农业旅游观光、文化体验、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成为弥勒市的一处热门旅游打卡点。

小河边村一隅。摄/廖娟

随着村里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消费逐渐多样化,黄海东传统的便利店渐渐失去了优势,在弥勒市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的建议下,黄海东重新定制陈列柜,将货品分区分类陈列,增加了弥勒本地土特产,并布设了玫瑰产品专柜,店铺美观度提高后,生意慢慢有了起色。

小河边村主要种植的玫瑰名叫“墨红”,这个品种的玫瑰花期长,产量高,为了解决新鲜玫瑰不易储存的问题,黄海东还建了一间烘干房,做起了玫瑰花初加工。他每年都会请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帮忙摘花、装花、捡花,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份短期就业机会。

黄海东的女儿黄蓉原本在外打工,看到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2022年回到村里与父母一起经营玫瑰花。黄蓉思维活络,她瞅准了村里的玫瑰花产业优势,通过开网店的方式将自家的玫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同时也积极打造自家的玫瑰品牌。

黄蓉在店里整理玫瑰花系列产品。摄/廖娟

每年5月是小河边村的玫瑰花节,期间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弥勒市烟草专卖局结合当地旅游特色,为黄海东一家的小店量身定制了玫瑰花元素的便民服务架,并免费提供血压计、医药箱、充电线等便民物品,供游客使用。

“年轻人思路多,以后就交给女儿把我们的玫瑰产品越做越好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小河边的玫瑰花。”黄海东说。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廖娟)


0
上一篇: 老庄村:小天麻“长出”致富果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