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在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古底乡古底村,放眼望去,田间尽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贡菜。料峭的冬日里,古底村的田间却是一幅苍翠欲滴的丰收之景。
古底村从2020年开始,采取“烤烟+贡菜”的轮作模式,以往的“春种秋收、一年一熟”已经演变为“春种烤烟、秋冬种贡菜,一季烤烟,两茬贡菜,一年三熟”。冬闲田的高效利用,让古底的冬季平添了一抹绿,也让村民多了一条增收的路径。
村民正在田间采收贡菜。摄/张亚丹
一村一品,荒地变宝盆
2024年春,古底村一亩贡菜种植收入最高达到了15000元。
“过去烤烟种完后,到了冬季也没有什么高效益的农作物,这两年贡菜价格一年比一年好,村委会和烟站也引导我们通过烟后种贡菜,增加经济收入。去年我栽了12亩烤烟和6亩贡菜,烤烟卖了9万多元,贡菜卖了近8万元。”古底村村民赵宇说。
2024年,古底村通过规划区内土地流转,建成了“烤烟+贡菜”1200亩产业融合示范区。2023年6月,古底“烤烟+贡菜”已成功申报云南省一村一品乡村振兴发展项目,贡菜正渐渐成长为古底村一大支柱产业,也成为古底村一张靓丽的名片。
田家少闲月,古底的冬日里,农户已经开始采收第一茬贡菜,紧接着种下第二茬。“一年到头没有空闲的时候,日子越来越忙,钱包越来越鼓。”村民杞兆洪说道。连片的“烤烟+贡菜”田块翻涌起古底村产业融合的浪潮,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子。
响菜一响,名声传千里
贡菜又叫响菜,因其食之有声音,清脆爽口,故而得名“响菜”。近年来,古底贡菜的“招牌”越来越响亮。来自安徽的贡菜收购商锁旺说:“我已经是第五年来古底收贡菜了,古底贡菜品质好、口感好,香脆爽口,回味甘甜,不少人抢着要呢!这几年在烟草公司的引导下,村里贡菜越栽越多,但仍旧供不应求。”
古底冬日光照充足,因在山区,昼夜温差大,生长的果蔬汁水丰富,颇受青睐。古底贡菜的规模不断扩大,名声越来越响亮,引得不少收购商纷纷前往古底收购,一住便是小半年。“每年我都在古底住小半年收贡菜,古底都快成我第二个家了。”锁旺说道。
近年来,宾川县烟草公司在古底村建设产业综合体,以“烤烟+贡菜”的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古底烟站与农户签订“烤烟+贡菜”双订单,引导烟农烟后种植贡菜;另一方面,与当地政府联袂打造“一村一品”名片,做大做强古底贡菜种植业。古底村委会涵逸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启古底“涵逸”品牌商标注册工作,古底贡菜将真正拥有自己的“名片”,打响古底“响菜”名声,让古底响菜不仅响在唇齿间,更“响”誉全国。
农牧循环,促绿色发展
日光照射下,削皮之后晾晒的贡菜晶莹剔透,家家户户院子里还晒满了贡菜加工剩余的外皮和叶子。“这些外皮叶子晒干了打成糠,用来喂牛羊。”村民李文龙解释道。
村民在给贡菜削皮、剖条。摄/张亚丹
贡菜浑身是宝,菜心晾晒成干售卖,外皮和叶子用来饲养牛羊,牛羊产生的粪便再堆积成农家肥,用来给贡菜和烤烟沤肥,烤烟、贡菜因农家肥的施用长势更胜一筹、品质更佳。古底村形成了“贡菜-牛羊-农家肥-烤烟-贡菜”的生态循环模式,促进了古底村的绿色发展。
“牛羊爱吃贡菜外皮粉碎后的糠料,给我畜养牛羊省了不少饲料钱呢!”村民杨建雄说。在种植业之外,牛羊畜牧业也是古底村的一大产业,几乎家家养牛羊,牛羊肉在宾川县有着很大的市场,不同于饲料养殖,古底村以贡菜皮喂养牛羊,绿色生态,肉质健康、鲜美,远近闻名。
一棵小小的贡菜,连接着种植业与养殖业,促进了古底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形成了古底村“烤烟+贡菜+畜牧养殖”的生态产业链。
(文/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张亚丹 刘仕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