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冬闲地变“致富地”

2025-01-10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菜豌豆种植周期短、成本低,收益见效快,预计今年3月初就能开始采收。去年我家种了10亩菜豌豆,收入有5万多元。”云南省弥勒市福城街道卫泸村的种植户李红良笑容满面地说道。

近期,卫泸村紧紧抓住农时,积极推进菜豌豆、铁头白、油菜等冬季农作物的种植工作。在福城卫泸村的菜豌豆种植地里,种植户们正忙碌地开展各项种植工作。机耕机在田间穿梭,随后大家插杆、拉线,小心翼翼地把豌豆种放入挖好的洞内,接着施肥、盖土,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我们这里的‘冬闲地’可一点都不闲,卫泸村小组种植菜豌豆已经有两三年时间了。这里的田地一年种一季经济作物后,再种一季菜豌豆、油菜、土豆等作物,老百姓就这样实现了一地多收。今年,卫泸村的菜豌豆种植面积达到800多亩,其他蔬菜的种植面积也有1000多亩。”卫泸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龚绍勇介绍道。

卫泸村冬季豌豆连片种植地。摄/李艳

今年,卫泸村委会采用“烤烟+菜”轮作模式,种植烟后蔬菜1300余亩,亩均产量在500公斤以上,根据当前的市场价来计算,预计产值将超过195万元。这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不少短期就业机会,“以前烤烟收购完了之后,村里的人大多都选择外出打工。现在有了这些烟后农作物,一年四季都能在家门口干活,每天能挣一两百元,关键是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秧木塘小组村民李万高说。

“烟后种豌豆,我自己从中获得了收益,其他农户看到这种烟后农作物套种模式的前景后,也纷纷参与进来。以后我还打算继续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尝试种植其他适合和烤烟轮作的农作物。”在地里采摘豌豆尖的白塘子村小组种植户万贵学说。

农户在田间管理菜豌豆。摄/孙静璞

近年来,弥勒市福城街道卫泸村依托弥勒市烟草专卖局投资270.08万元修建的192个机耕路、水池、水窖等项目,结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土壤质地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大力发展冬季农业。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冬季作物的种植为农户来年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让“冬闲地”成功转变为“致富地”,为村民们开辟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卫泸村在发展冬季农业的过程中注重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培训,弥勒市烟草专卖局协作与当地农业部门协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播种的深度、间距,到施肥的种类、用量,再到病虫害的防治要点等方面,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开始种这些冬季作物的时候,心里没底。技术人员经常来给我们指导,告诉我们啥时候该浇水、啥时候该施肥,还教怎么识别和防治病虫害。”白塘子村的种植户王志华说道。

为了确保冬季作物的销路畅通,卫泸村积极探索多种销售模式。一方面与当地的农贸市场、超市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新鲜的蔬菜能够直接进入本地市场,满足市民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电商平台,将卫泸村的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卫泸村种植的冬季青花菜。摄/李艳

“现在我们种的菜豌豆、铁头白这些蔬菜,不仅在本地受欢迎,通过电商平台,还能卖到外地去,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龚绍勇说。在冬季作物种植的带动下,卫泸村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变化。村里的道路因为农产品的运输需求得到了进一步修缮。收入增加,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益增加,村里新建了文化广场,闲暇时村民们在这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整个村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卫泸村的成功经验吸引了周边村庄的关注,大伙儿向到村里“取经”的人介绍种植技术、销售经验以及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冬季农业。“我们希望能够和周边的村子一起发展,大家共同致富。只有这样,我们这个地区的农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龚绍勇表示。

未来,卫泸村将继续立足本地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计划引进更多适合本地种植的农作物品种,进一步丰富冬季作物的种植种类。同时,还打算发展休闲农业,结合冬季作物种植打造观光采摘园,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实现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为推动乡村振兴出力。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李艳)


0
上一篇: 江西新余罗坊镇:产业“畜”势而发 致富“牛”劲十足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