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云南蒙自烟农:做优菜篮 增收千万

2025-02-08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采摘、称重、装筐……一大早,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芷镇彻菲底村白花菜种植基地繁忙一片,田野里,当地村民正忙着采摘鲜嫩的白花菜。

田野间绿意盎然的蔬菜。 摄/李姝锦

“每年烤烟采收结束,我们就开始种植白花菜和铁头白菜秧。” 菲底村村民杨兰东说,近几年,通过“烤烟+蔬菜”的多元化套作、轮作模式,为家里增加了不少收入,实现了一地多用,一年多收,自家也尝到了“烤烟+”多元化种植的甜头。

杨兰东算过一笔经济账,他流转50亩地大春种烤烟,烟后拿出30全部种上蔬菜和大豆,每亩增加收入近2000元,一年下来有七八万元收入。

 “烤烟+蔬菜”多元种植模式主要是利用烟地剩余肥力等资源,实现一季多种、一地多收,“加上新型农具的助力,让多元种植省工降本、效率高。”杨兰东说。

来帮忙的隔壁老芷村90后职业烟农林涛涛接过话说:“现在种烟、卖菜都不愁,技术有人教,销路有保障,使用农机又省力省事,种植更有劲,收益一点都不输外面打工挣的!”

职业烟农杨兰东采田间摘烟后白花菜。摄/沈静

近几年来,蒙自烟区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粮烟经多元化产业发展,以“粮烟协同”“烟+”等科学轮作、种套、复种等模式,通过种养结合,实现有限土地的最大产出,在守好“粮袋子”、丰富“菜篮子”的同时,让烟区群众的“荷包”鼓起来,走出了一条多元化农业增效、农民多茬种植增收的新路子。

“过去烤烟收获后,村民的田地大多是空着的,现在把闲置的烟地平整出来,发展烟后种植,销路不成问题,大家对这种植模式很满意。”芷村镇烟农合作社负责人钟外元说,通过科学轮作、复种等措施合理利用土地、提高烟田复种指数,又能平衡土壤养分、抑制土传病虫害,实现粮烟双优,保障了粮食安全。

“通过持续加大烟区高标农田建设,大力推进粮烟轮作、烟经套种等多元化种植模式,稳住良田又稳住了粮田,更稳住了农户的‘钱袋子’。”蒙自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蒙自烟区将持续推进粮烟经协同、技术互利和设施共享力度,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统筹推进烤烟种植与其他农产品多元化种植的有效衔接,为当地乡村振兴发展和群众增收注入持久动力。

烟区现代化的“烟+”多元化种植。摄/李姝锦

芷村镇只是蒙自烟区粮烟经协同多元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有效提升烟农收益,促进粮烟双优生产,蒙自烟区立足“三农”大局,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发挥产业优势,找准粮烟互促结合点,建立“粮烟协同、种养结合”的烟区耕作模式,优化土地、作物、技术等要素配置,推动烟叶生产与粮经作物合理布局、科学轮作,服务好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打造“以经补粮、以烟促粮”的粮烟经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如今,村里真是大变样,不少村民盖新房买轿车,这日子越过越红火。”杨兰东说。

芷村镇烟区进行烟后食用蚕豆种植场景。摄/李姝锦

时下沃野田畴,万物复苏,万象“耕”新。蒙自烟区正抢抓春天好时光,积极推进以烟促粮、以烟稳粮、协同发展、共同受益的产业融合发展,拓宽烟区群众增收的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田增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再出一份力。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李姝锦)


0
上一篇: 小豌豆借“秆”生长结“金豆”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