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粮、蒸粮、冷却,配上适当比例的酒曲,糖化24小时,再经过15天的发酵,进行蒸馏就可以了。”詹家有一边查看原料是否蒸透,一边向来访者介绍着自家酿酒的传统步骤。
蒸制的玉米、高粱、荞麦等酿酒原料。摄/罗芸
今年58岁的詹家有,家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大屯街道新坝村,与家人共同经营着一家百货店,售卖自家酒厂酿造的酒。
因着湿润多雨的气候,大屯新坝村酿酒的传统已延续上百年,村里人都希望能将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詹家有一家也不例外。从18岁起,詹家有便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起了酿酒“开一家自己的酒厂,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不懈努力下,1994年,詹家有开起了一个酿酒厂。
詹家有查看蒸制中的酿酒的原料。摄/罗芸
厂子开起来了,按照村里传统的酿造流程,搬柴烧火、搬酒,一个工人每天的工作量就是几百公斤,工人的劳动强度不低。为解决这个难题,詹家有四处考察,花费50余万元购置了锅炉、起重器、蒸馏机等设备,工人的工作量降低不少,生产效率也提起来,厂子的经营随之迈向正轨。
入缸发酵的粮食酒。摄/罗芸
为拓宽销路,2006年,詹家有在当地小集镇上开起了一家百货店,并在同年向个旧市烟草专卖局递交许可证办理申请,符合条件后成为了一名零售户。可由于缺少零售经验,小店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掌握情况后,个旧市烟草专卖局的片区客户经理从小店的经营位置出发,指导帮助詹家有丰富店里的货品种类、调整店内陈列布局,并规划出了粮食酒陈列专区作为小店的亮点,很快,小店生意便有了起色。
近些年来,随着酿酒工艺的不断升级,各种新兴口味的同类产品层出不穷,给不善营销且口味单一的传统粮食酒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詹家有一家的酒厂也随之陷入发展瓶颈。
为走出困境,2024年,詹家有的儿子詹兴决定搭乘社交媒体这股“东风”,开展线上加线下的周年庆活动。同时,在片区客户经理的建议下,詹兴利用“云香印象”终端扫码系统进行会员积分兑换,为消费者提供了不少便利。凭着詹兴新颖活泛的经营方式,小店的生意渐渐恢复红火,最好的时候,一天就能卖出上百公斤酒。
“酿酒这事我爸坚持了大半辈子,如今接力棒传到了我手中,我得把这门手艺传承好,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们的传统酿酒技法。”提及以后的打算,詹兴说道。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罗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