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云南丽江:小贡菜“挑”起致富担

2025-02-19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隆冬时节,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片角镇的田间地头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成片的贡菜在阳光下泛着翠绿的光泽,农户们忙碌地收割、加工、晾晒,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永胜县以贡菜产业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短、平、快”的农业致富路径,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贡菜产业崛起:从“闲田”到“钱田”

永胜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光热资源充足,立体气候特点显著,为贡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过去,这里的冬季农田常因传统作物收益低而闲置,如今通过“烤烟+贡菜”轮作模式,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据统计,目前永胜县贡菜种植面积已达4.2万亩,总产值突破亿元,成为冬季农业开发的支柱型产业。

片角镇是永胜贡菜的核心产区。村民李玉华一边麻利地削着贡菜皮,一边笑着说:“以前冬天田里空着,现在种上贡菜,一亩能赚上万元。自家活干完还能去加工点打工,每天至少150元!”这种“烟菜轮作”不仅盘活了土地,还形成了绿色循环农业,贡菜叶用于改良土壤,茎秆加工成干菜,边角料喂养牲畜,真正实现“全身是宝”。

种植户在田间削贡菜皮 2025年1月25日 李玉华摄

科技赋能与产业链延伸:从田间到餐桌

产业壮大离不开技术支撑。永胜县积极引进宾川县先进的贡菜种植技术,通过科普大篷车、田间培训会等方式推广科学管理方法。2024年,全县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2场次,发放技术手册5000余份,惠及2600余人次。种植户杨卫正对此深有感触:“以前靠经验种,现在学了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产量翻了一番!”

产业链的延伸进一步提升了附加值。云南瑞达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模式,统一收购贡菜并销往安徽、江苏等地;云南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则将贡菜加工成蔬菜罐头,出口至马来西亚、印尼,2024年出口额达700万元,每亩净利润超4000元。

党建引领,从“单打独斗”到“共同富裕”

永胜县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内核驱动”。片角镇通过“党支部+协会+农户”模式,整合土地资源,推动规模化种植。水冲村党支部书记彭洪新说:“我们组织村民集中加工,统一对接电商平台,销路打开了,价格也稳定了。”在杨伍十一村,党员杨永林带头实践“烤烟+贡菜”轮作,带动全村270亩土地流转,村民黄以利感慨:“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两份钱!”

片角镇田间旺盛生长的贡菜 2024年12月18日 杨永林摄

群众的获得感实实在在。永胜县大安乡永安村村民杨卫正种植贡菜8亩,年收入近10万元,不仅翻新了房子,还购置了小车;永安村村民彭应婵将土地流转给基地,每亩年获租金600元,务工日薪超百元,她乐呵呵地说:“砍一天菜,抵过去种一个月玉米!”

擦亮品牌,让品牌走出去

面对未来,永胜县锚定更高目标。一方面,推动贡菜产业“一年双季”种植,计划每年新增面积5000亩;另一方面,打造“生态贡菜”品牌,发展电商销售。返乡创业青年李向国正筹建加工工坊,他信心满满:“我要开直播带货,让永胜贡菜走出大山,卖到全球!”

政府亦加大扶持力度,计划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并借助“美丽三川”田园综合体项目,推动农文旅融合,让贡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

村民在晾制贡菜 2025年2月8日 杨永林摄

从零星试种到万亩基地,从传统耕作到科技赋能,永胜县的贡菜产业书写了一部“小蔬菜大作为”的致富传奇。正如片角镇村民董红丽所言:“贡菜不仅是菜,更是打开幸福生活的金钥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绿色产业正托起乡村振兴的明天。

(文/云南省华坪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李自林)


0
上一篇: 种植更多元 轮作促增收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