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遇困境“果”断转型,靠特色另辟蹊径

2025-03-12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清晨的薄雾未散,姚海静的水果店已热闹起来。这家水果店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大兴镇,除了售卖当地特色水果,还有当地土特产品,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探寻绿春味道。

水果店内哈尼文化墙绘。摄/刘荣欣

“以前卖水果靠赶集摆摊,后来‘土炮’换成‘洋枪’了!”姚海静一边擦拭着新买的冰柜,一边开玩笑说。

2001年,22岁的小伙姚海静从石屏县来到绿春发展,最初在农贸市场角落支起水果摊,他“先尝后买”的模式让当地人很快认可了这个实诚的小商贩。随着客源稳定,水果生意越来越好,2015年姚海静在县城中心租下一间商铺,增加水果的品类,之后又获准成为绿春县烟草专卖局的一名零售户。

“生意最好的时候,我在县城内同时开了三家水果店,我特地引进了一些外地特色水果,根本不愁卖。”姚海静说道。

但到了2020年,当地经济遇到了困难,水果店的生意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姚海静无奈只能关了两个店铺。面对困境,姚海静苦思如何才能扭转书面。在绿春县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的建议下,他决定将水果店打造成一个集水果销售与土特产展示于一体的特色店铺。他开始在店铺中增加绿春县的特色土产,如古树茶、牛干巴、当地特色腊肠、葛根粉等特色商品。几个月过去,水果店的客流逐渐增加。

姚海静店内设置的土特产售卖区。摄/刘荣欣

“看着营业额一点点增长起来,我也开始有了信心,决定好好把剩下的这家水果店经营下去。”姚海静说。

2022年,客户经理结合姚海静的水果店的空间结构和商品特点,为其精心设计了全新的布局方案,姚海静根据客户经理的建议,对水果店进行了翻新升级。

重新布局后,店铺内的水果与土特产分区更为得体,水果区被布置得清新自然,翠绿的枝叶和鲜艳的水果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土特产区则利用灯光打造出更为温馨舒适的购物环境。此外,姚海静还推出精美的水果礼盒和土特产大礼包,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选购。

姚海静在终端系统查看货品库存。摄/刘荣欣

“还好当时没有放弃,在客户经理的帮助下,我通过小程序推出了线上订购,现在我的水果店一年利润能到20万左右,我相信坚持一定有收获,未来的路也会越走越宽。”姚海静说。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刘荣欣)


0
上一篇: 借乡旅东风,讲家园故事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