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倚蜂蜜山层峦耸翠,南拥兴凯湖碧波荡漾,拥有黄金湖岸线3.5公里的白鱼湾镇湖沿村,因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让这座小乡村蜚声全国,更成为老百姓口中粮满仓、鱼满舱、山山水水的“北大仓”。
湖沿村坚持将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全面振兴新引擎,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走好生态优先、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学习借鉴鸡西市“富村十八法”成功案例,总结提炼“共富六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万元,全年村集体收入达350万元,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凸显优势 突出特色
老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湖沿村,顾名思义,就坐落在中俄界湖——兴凯湖畔。靠湖发家也成了全村人的共识。
“我们村常住人口310户864人,鱼馆民宿就开了37家,从事旅游产业的达110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海文介绍说,“我们整合现有民宿、饭店等资源,将原有零散饭店列入清单由村集体统一安排管理,引导动员村民开办农家游,从党员陈德军创办的陈老三渔阁开始,党员刘洋也接过父亲的饭勺子,开办了刘老四饭庄、尹秀斌接过父辈的船桨,打鱼、农家游一条龙服务。如今的湖沿村鱼馆,都像兴凯湖一样,远近闻名……”
湖沿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村播+特色产业”的“线下+电商”融合发展模式,利用抖音、微信、快手等网络平台。党员刘洋既是“两委”成员,又是知名网红,围绕兴凯湖特色鱼皮画、农村溜达鸡、兴凯湖大白鱼、兴凯湖鸭蛋、特色山野菜、湖虾等特色产品进行直播带货;在本村电商“刘老四鱼馆”和线下“冬捕节”等特色节日上进行有效宣传,为村民增收20余万元,实现销售范围和利润空间的双提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造就了村美人和。进入湖沿村村部,一眼望到的是一面荣誉墙,全国生态重点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省美丽家园示范村、省级文明村标兵、省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省基层党建示范点等20余个奖牌,彰显着湖沿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嬗变。“我们将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继续深耕旅游产业,争取在三到五年时间里,推动旅游产值过亿元、集体经济收入破千万,由省级示范点升级成为全国明星村。”包村干部、白鱼湾镇副镇长范爽向游客介绍获得荣誉时骄傲地说。
村民徐世友家收拾得干净整洁,“暖气入户,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不用担心烧炉子的安全问题,这不,把老人都接过来住了。”为了推动冬季旅游产业发展和改善村里人居环境,去年湖沿村在国家专项资金和密山市财政支持下,投入2500万元完成全村部分村民集中供热,这是密山市第一个集中供热村。在湖沿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有了具体的展现。
借助外力 激活内力
“当年下乡的时候,没有什么休闲娱乐,没事最爱逛的就是村里供销社,来到这我好像又想起了那段青葱岁月。”北京知青王阿姨说道。
湖沿村供销社始建于1966年,是黑龙江省现存唯一的村级供销社。白鱼湾镇党委通过乡村振兴项目引导,融入密山“旅游+”全域发展规划,推动村级供销社高质量发展,实现“满血复活”。“我们借助供销品牌和经销网络、线上线下平台优势,开展“资源+创意”融合,打造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在满足村民日用品消费需求基础上,不断拓宽为农服务领域,同时丰富游客综合体验感,附加供销记忆,让游客们重温记忆和情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海文介绍。
如今供销社院内设置了网红打卡墙,同时也是网红的直播带货场地,供销社“老资产”变“新资源”,成为兴凯湖旅游的明星品牌。
在这个单打独斗的时代,湖沿村提出了“集体抱团”的创新理念,通过与镇里其他8个村联合成立密山市玖兄弟创意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以村集体本金入股方式与曲别针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曲别针注资450万元,9个村投资50万元,共同建设沙滩浴场和民宿项目,玖兄弟创意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可获得项目经营利润的10%作为参股分红。随着村集体经济增收将投入更多资金开展深度合作,有效打造休闲、度假的精品体验景区。
“现下农村房屋闲置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让他们发挥出更多更大的价值,为村子带来收益,才是老百姓所期盼的。”几番思索下,王海文同村“两委”商量,决定深挖资源禀赋,对村集体村里闲置住宅资源进行个性化改造装修。2023年建成共享农庄项目,开发主体特色民宿24栋,项目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建设、当年竣工,有效增加旅游区服务业态。将游客之家以资产资源出租方式与曲别针集团合作,投资300万元用于建设运营高档住宿5间,设置多功能餐饮间,聘请2名俄籍厨师,主营俄系简餐,室外主打露营风格,提升共享农庄整体旅游氛围,预计村集体增收4万元。“以前都不敢相信,民房真的变民宿了,这不就是‘老破小’化身‘黄金屋’了吗?”村民李大爷笑着说道。
“乡村民宿应做到乡土、乡村、原生、创意相结合。取材来自当地资源,做到随乡就土,就地取材。”白鱼湾镇乡建办主任介绍。白鱼湾镇积极推动镇内9个村联合成立密山市玖兄弟创意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的方式,与密山市聚鑫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湄沱盛世专业设计有限公司,以村集体经济投入本金的方式占股10%。以曲别针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注资450万元,除胜利村投资10万元,其余村投资5万元的方式,开展深度合作,建设白鱼湾镇湖沿村沙滩和湖沿三组原游客中心民宿项目,密山市玖兄弟创意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可获得项目经营利润的10%作为参股分红,保底收入3.5万元,有效打造休闲、度假的精品体验景区。
文旅共进 文明共创
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足,同样需要精神食粮的日益充盈。早在7000年前,兴凯湖畔诞生了肃慎文明。古老的文明孕育出璀璨的明珠,鱼皮画便是最璀璨的一颗。
湖沿村村部一楼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柜,主要是陈列鱼皮画、剪纸、漆扇等非遗作品。村民李华拜师饶河非遗传承人刘志红,对鱼皮画技艺进修,他教授近20名村民制作鱼皮画作品,每年带动村民增收近5000元。
“在家门口就能听上这么精彩的党课,还是头一回!大家听得很带劲,希望以后能常来村党校‘充电’。”党员任俊杰难掩兴奋,迫不及待地想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行动。在湖沿村村部二楼,可以容纳50人集中学习培训的村级党校,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汲取精神滋养成为可能。村党支部积极邀请市委党校教师作为专职教师、乡村两级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兼职教师,日常开展辐射全村六个组、全镇9个村的党员教育培训,实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让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变为鲜活的“红色课堂”。
王海文介绍说,湖沿村是边境抵边村,隔兴凯湖与俄罗斯相望。边疆党建工作是湖沿村近些年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
湖沿村全村50名党员划分为6个网格党小组,抓产业,抓种植,抓旅游,抓卫生环境,抓村民就业,抓边境安全。他们积极收集民情民意并征求群众意见,把村内民生、民事、民情各个层面问题进行有机融合,遇到大事、难事及时向村内党员大会提交,由全村党员一起商讨,让党员成为抓点子、出路子的负责人,成为百姓的明白人,成为村内群众的“身边人”。
(文/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委组织部 关英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