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芷村镇砌菲底村烟区的蔬菜种植基地内,大片新品西兰花已经成熟正在采收上市。
“烟叶采收结束就种植西兰花,采摘期从每年12月开始到次年春节前后,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也不错。”当地种植户杨应凤说,由于当地新品西兰花采取绿色种植模式,深受上海、江西等地商客青睐。
鸣鹫镇烟区烟菜轮作。摄/马丽菊
芷村镇位于蒙自市东南部山区,属哀牢山东部分支,为典型的山地河谷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这为发展粮烟经多元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芷村烟区通过资源整合、产业多元升级等方式厚植农业经济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粮烟经互补的方式,大力推动烟后荷兰豌豆、西兰花、油菜、白花菜、铁头白等种植,为当地烟区农民粮烟经融合发展促增收拓展了新路径。
“没发展多元化种植模式以前,我们都是单一种植,一地一收,种植效益不算高。”杨应凤表示,烟后冬季种植反季蔬菜,除去各项成本,每亩收入有近3000元。“加上有合作社机械专业服务队帮忙,烟站又采取释放烟蚜茧蜂防菜蚜绿色防治和技术指导等免费措施,产量和收入都有了双保障。”
芷村镇彻菲底村烟区大白花菜获丰收。摄/李姝锦
地边早已堆满了成筐的西兰花,冷链运输车旁,工人正在将鲜新采收装筐的西兰花整齐摆放装车。
来自湖南的收购商张忠已是第3个年头来收购西兰花。当地种植的西兰花比其他地方的口感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张忠说:“每次来都是收购万斤以上,销往上海、江西等省市。”
这样的生产场景在蒙自烟区随处可见。为了提高多元化农业种植产量和品质,有效缓解重茬种植出现土壤酸化和板结的情况,蒙自烟区通过“烟粮轮作”“烟+油菜+制种玉米”“烟+红薯”等模式助力农民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增收的新路子。
眼下,在鸣鹫镇石洞村的粮烟经复合种植地里,农机手正驾驶着翻犁播种一体机来回穿梭,有序开展粮烟复合轮作种植。
芷村镇彻菲底村长势喜人的白花菜。摄/李姝锦
“烟粮轮作、烟+油菜连作、烟菜连作、烟豆套种、烟薯套种等多元化特色产业种植模式,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还可增加地力,又能减少土壤病虫害,是一举多得的值得推广模式。”当地烟农合作社技术员李锋说,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多元化轮作、连作和套种等种植能充分利用作物的生长特性,提升土地综合效益,有效盘活闲置土地,实现“一田双收”“一地多收”增产,力促农业提质增效,粮食再增收,农户增收益。
蒙自市烟草专卖局技术员指导农户做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摄/李姝锦
近年来,为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增长,蒙自烟区聚焦“粮烟协同,稳粮增收”,把烟叶生产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和效益优势融入乡村全面振兴大局,以烤烟主业及非烟辅业,扎实走好粮烟经协同发展新路子,助力烟区群众稳住“粮袋子”又增“钱袋子”。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李姝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