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掌柜掌勺,经营上道

2025-04-14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你好,我们有4个人,做几个你家的拿手菜,我们卸完货就过来吃。”“好嘞,今天鱼新鲜,红烧鱼给你准备好。”早上10点不到,冯宣昌就接到了一个老熟客的订餐电话。“我做的红烧鱼很受欢迎,每个来吃过的客人,下次来必点。”身兼百货店和小餐馆老板的冯宣昌自信满满地说道。

冯宣昌在小餐馆里挑拣当天的新鲜蔬菜。摄/王欢

冯宣昌是四川人,今年51岁,二十多年前曾在广州打工,卖过水果、蔬菜、烧烤,还经营过服装店、做过啤酒代理,但没挣到钱。2005年,冯宣昌独自一人来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她想凭着自己在广州做服装的经验,把服装卖到越南去。

一番考察,她发现这条路走不通,于是便在河口租了门面卖建材。到河口后,她认识了丈夫黄保强。黄保强是文山马关人,在河口做房屋装饰,常到冯宣昌的店里买建材。2007年,这两个在异乡漂泊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婚后,冯宣昌和黄保强一人卖装饰材料,一人在外做装饰工程,生意不错,攒下了一些钱。黄保强小时候上山背柴受过腰伤,小的时候没在意,40多岁后就开始反复疼痛,做不了装修的活计。夫妻俩一合计,决定关了建材店,开一间杂货店。

2019年,冯宣昌和黄保强在河口县城新租了铺面,开起了杂货店。为了增加收入,冯宣昌向河口县烟草专卖局提出许可证办理申请,通过核准后成为了零售户。

河口与越南老街省仅一河之隔。近两年,随着中国与越南边贸来往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越南人到河口跑生意。冯宣昌开店的位置就在北山货场旁,对面就是两个货车停车场。

开店之初,冯宣昌用不来电脑,记账、盘货还在用计算器,常常算不清楚,在河口县烟草专卖局片区客户经理的悉心指导下,冯宣昌慢慢学会使用终端收银系统管理店铺,每次库存盘点、更改数据都可以在系统里操作,这为她省心不少。

杂货店的收入有了稳定保障后,冯宣昌有了新打算,2023年,她盘下了杂货店旁的一个铺面卖早点和炒菜,“到杂货店买东西的大多是货车司机。这边离城区远,他们到这里停车后,大都会在这里用餐。”在广州打工时,冯宣昌就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她会不定期更新菜品,贴合外地货车司机的口味,这为她吸引和留住了不少食客。

冯宣昌做的部分菜品。受访者提供

小餐馆忙起来时,黄保强就负责照看杂货店,有终端收银系统的帮助,黄保强看店容易多了,他的腰伤也能好好休养。

一路走来不易,两口子用心经营着杂货店和小餐馆,年销售收入接近20万元,一家人吃穿不愁。

如今,冯宣昌的姑娘儿子都在州内一所重点学校上学,姑娘上高二、儿子上初二。“成绩都还可以吧,排在班里的中上,自理能力还行,过几年都考上大学后,兴许能轻松点。”一家人在各自轨道上安稳并进,冯宣昌感到心满意足。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王欢)


0
上一篇: 新余凤凰湾:林下生金绘新卷 药香花海醉春风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