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的厨师郑军,如今有了一个新身份——“郑兴豆制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从饭店后厨到豆腐加工厂老板,他凭借对食品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思维,成功转型,并带动当地豆制品产业升级,成为创业典范。
从颠勺到磨豆:一位厨师的转型之路
郑军曾是一家知名酒楼的厨师,擅长传统菜肴烹饪。然而,多年的餐饮从业经验让他敏锐地发现,高品质的豆制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很多餐厅的豆腐菜品很受欢迎,但稳定供应优质豆腐的厂家却不多。”于是,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2022年,郑军回到家乡,利用积蓄购置设备,创办了一家小型豆腐作坊。他结合厨师经验,改良传统豆腐制作工艺,研发出更符合餐饮需求的高品质豆腐——口感细腻、豆香浓郁,且更适合煎、炸、炖等多种烹饪方式。
从作坊到工厂:标准化生产打开市场
起初,郑军的豆腐主要供应给周边餐馆,但由于品质稳定、口感出众,订单迅速增长。在壶关县黄山乡政府扶持下,他注册了“郑兴”品牌,并投资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引入现代化设备,实现日产量从几十斤到数吨的飞跃。
“以前做厨师,只需要管好一道菜;现在做工厂,得把控整个生产链。”郑军说。为了保证品质,他严格筛选东北非转基因大豆,并优化生产工艺,使产品保质期延长,成功打入商超和电商渠道。
助力乡村振兴:创新产品带动就业
除了传统豆腐,“郑兴豆制品有限公司”还推出即食豆干、冷冻豆腐、调味豆腐等系列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场景需求。目前,公司年产值突破50万元。在闯出了一番事业的同时,郑军还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自豆腐加工厂投运以来,吸引了该村及邻村10多名村民就业,员工最高月薪达八千余元,最低工资也有3000元。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标杆企业。 “在这里打工,不但工资高,还离家近,还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谈及在家门口就业,村民李安平非常满意。
每天早晨,不到7时,伴随着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声,郑军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泡豆、磨浆、点卤、压制、成型,一气呵成。道道工序下来,一块块白嫩嫩的豆腐新鲜出炉,一筐筐白花花、鲜嫩嫩的豆腐出现在眼前。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豆香味。
“未来,我希望把家乡的豆腐做成知名品牌,让更多人吃到健康、美味的豆制品。”郑军信心满满地说。他的故事证明,传统行业依然充满机遇,关键在于如何用创新思维赋予老手艺新生命。
(文、图/视佳聚焦 王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