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共育山珍,产业“发芽”

2025-04-29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春风劲吹,苗木吐绿。四月,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保和乡斐贾村,房前屋后随处可见长势喜人的刺老包树,树尖上一株株新鲜待摘的青红色嫩芽,在阳光照射下尤为鲜嫩。

刺老包树的嫩芽。摄/李光英

清晨,种植户们早早的来到自家地里采收刺老包芽。这份深山里的美味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刺老包成为了村民们的“致富宝”。

刺老包又名树头菜,大部分生长在气候较寒凉的高海拔丛林里,其味微苦,清热排毒,一般每年3月至7月为采摘期,是一种食药兼顾的山珍。

2019年以来,斐贾村立足本村自然优势,吸引当地种植能手成立种植型合作社,在不宜耕作的撂荒地上发展刺老包规模化种植。目前,全村种植刺老包约2000亩,平均亩产130公斤左右。“刚上市的刺老包市场价能卖到50元一公斤,种植面积多的农户,每年收益可以达到近3万元。”斐贾村岩子脚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孟庆应介绍道。

村民采收刺老包。摄/李光英

斐贾村位于个旧西南部山区,主要种植烤烟、玉米等传统作物。过去,山高坡陡,喀斯特熔岩石灰岩的地质结构,导致地表水渗漏严重,水资源缺乏,自然条件差,村民们的收成更多是靠天吃饭。

新鲜刺老包。摄/李光英

这些年,个旧市烟草专卖局用好行业政策,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累计投入资金367.925万元在斐贾村修建地边小水窖、水池、沟渠、卧式密集式烤房、机耕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帮助当地村民有效解决生产用水和耕作通行等问题,村民过日子的“基本盘”有了稳定保障。

为使种植模式持续优化,去年以来,个旧市烟草专卖局围绕助力烟区乡村振兴和烟农增收这条主线,按照上级部署,积极推广“村党组织领办烤烟种植型合作社”模式,为村民提供机械化种植、专业化烘烤等服务,并支持烤烟种植户发展多元化产业。

2024年开始,斐贾村农丰种养专业合作社主动对接外地商户到村收购刺老包,每公斤收购价从20元到40元不等,村民们不用出村就能售完当日现采摘的刺老包。销售渠道打通,运输成本降低,提升了村民种植积极性,也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户增收。

商贩进村收购刺老包。摄/倪曦

“除了刺老包,我们还将继续探索‘烤烟+N’的多元产业结构,发展万寿菊、黄精等种植产业,吸引更多外地务工年轻人返乡创业。”斐贾村党总支书记李卫光说。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李光英)


0
上一篇: 富裕县龙安桥镇:定制农业激活 乡村振兴新动能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