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云南寻甸县:红土地上的“数字”新农人

2025-06-25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鸡街镇耻格村烤烟种植连片区,阵阵轰鸣声此起彼伏,安装了北斗导航自驾仪的拖拉机正沿着笔直的墒沟缓缓驶过,烟农黄天宝笑容满面地从驾驶室里探出头来朝参观者打招呼。这个曾在外漂泊的青年,如今已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技术型新烟农”。

2015年,在广州工地开挖掘机的黄天宝因年迈父亲突发脑梗返乡。望着病床上的父亲、操劳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黄天宝决定留下。“在外挣再多钱,也抵不过家人需要时的陪伴。”他攥着攒下的积蓄,在烟站技术员的劝说下,尝试接手家中撂荒的12亩田地。

万事开头难,最初的日子充满艰辛。烟苗移栽时遭遇倒春寒,烘烤技术不过关导致烟叶品相差,黄天宝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问题。烟站技术员李师傅成了他手机通讯录里最常拨打的号码,从烟苗移栽到平衡施肥,从病虫害防治到智能烘烤,这位“田间导师”手把手带他闯过技术关。“现在我的手机相册里全是烟叶生长各阶段的照片,比孩子照片还多。”黄天宝笑着展示他建立的烟叶生长数字档案。

2022年春耕,黄天宝迎来新的转折。合作社理事长看中他娴熟的机械技术,力邀其加入农机服务队。当他第一次坐进装配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驾驶室,电子屏上精准的定位轨迹让他震撼:“以前人工起垄,10亩地要全家忙活3天,现在机器自己跑直线,误差不超过2厘米,我喝着茶就把活干了。”

智慧农机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更带来种植理念的革新。通过合作社土地流转,零零散散的“巴掌地”变成了标准化种植连片区。无人机植保、水肥一体化系统、物联网监测设备陆续进场,种烟也变得科技感满满!

黄天宝驾驶拖拉机田间作业。摄/王珽

站在已经破埂并田的流转土地前,黄天宝细数着现代农业带来的改变:曾几何时,他一人摸索、独自种烟,许多问题只能硬扛。如今,依托合作社这个“大家庭”,他不仅享受到了从育苗到烘烤的一站式技术服务,还通过烟站组织的对口培训,全面提升了自身的种植管理能力。病虫害保险的引入,更像是为烟农撑起了一把“保护伞”,让他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种、去干。更让他自豪的是,自己所在的农机服务队已吸纳17名返乡青年,今年累计完成万余亩烟田机械化作业,效率倍增、收益稳步提升。

“过去种烟,全靠自己,凭的是老经验、土办法,现在可不一样啦,讲究的是合作共赢,靠的是精准数据和科学管理。”黄天宝说。

夕阳西下,北斗导航农机在暮色中缓缓退场。黄天宝的手机响起,是外地打工的堂弟咨询返乡种烟政策。他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语气坚定:“回来吧,如今种烟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咱们新农人玩的是科技,比在外面还强。”这片曾经留不住年轻人的土地,正因无数个“黄天宝”的回归,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文/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王珽)


0
上一篇: 黑龙江克山县玫瑰花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路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