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脱贫攻坚 >> 浏览文章

群力共绘傈僳乡村新画卷

2023-12-15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通达傈僳族乡白姑河村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西部,曾经是华坪县的深度贫困村,全村共346户1435人全部为傈僳族,经济作物以烤烟、花椒、核桃为主;农作物主要为玉米、豌豆、小麦等。自2022年华坪县纪委监委挂联白姑河村以来,联合挂联单位华坪县中医院、产业单位华坪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协同推进白姑河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推动产业振兴

驻村以来,华坪县纪委监委联合烟草部门、农业林业部门,积极引导动员全村群众增加烤烟、豌豆种植面积,零星种植玉米、小麦、花椒、核桃、魔芋、辣椒、药材等作物。扩大土鸡、本地黑山羊及黑猪等养殖数量。2023年烤烟种植2000余亩,收益1000万元;豌豆种植2400亩,收益360万元;辣椒种植200亩,收益60万元。

华坪县纪委监委驻白河村工作队积极研究发展富民兴村特色产业,动员全村农户种植魔芋、辣椒,豌豆等作物,并依托合作社大力发展养殖业,扩大现有规模,改良品种,加强技术培训,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综合养殖效益,引导白姑河村抓好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年度村集体经济破10万元。

白姑河村线椒种植基地 摄/谷富迪

扶持技能人才

华坪县纪委监委驻村队也积极扶持烟农大户、辣椒种植带头人、非遗文化传承人,培养烤烟辅导员、烘烤技术员落实先进适用技术,以人才为驱动,带动产业发展。

白姑河傈僳族墙画师丁泽强,农忙时节在村里种植烤烟、豌豆,农闲时节到永胜、宁蒗、四川盐边、米易承揽墙画业务,他说:“农闲时期外出搞墙画,每年有7、8万的收入,涨了见识也增加了家庭收入。”

驻村队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爱心人士为贫困户开展捐资助学,引导村民增强教育意识。近几年来,白姑河村考入大学的傈僳族学生达到9名,其中2名为硕士研究生。2021年,在华坪女子高中教师张桂梅的教育培养下考入云南农业大学的丁王英,成为通达傈僳族乡近20年来的第一位女兵,在西藏某部服役,并在部队有优异的表现,目前已考取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就读。

拓展增收渠道

驻村队在摸清监测对象家庭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采取奖补猪羊、申请低保、申请临时救助、聘任保洁员、鼓励外出务工等方式,助力农户消除风险。帮扶单位开展消费帮扶,助力群众持续增收,2022年,县纪委监委向农户购买猪、羊等合计2.4万元,为他们解决了部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2022年,驻村队联系华坪县人大、民政等部门,到白姑河开展柿子、魔芋优质高效种植管理科技培训,与县人社局等部门对接,邀请培训机构到白姑河村开展中式面点技能培训、万寿菊种植培训,参与培训人员630余人次。2023年驻村工作队与华坪县农业农村局对接,及时处理农民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烟草部门争取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架设管网6条、5185米,修缮沟渠2条,修建大烤房45座,带动全村党员帮助村民销售核桃、花椒、辣椒等农副产品,为外地务工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上万元,围绕“十项惠民工程”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0余件。

驻村队走访群众 摄/谷富迪

引导文明新风

驻村队充分利用文化阵地、本土文化推进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文明实践服务,不断提高文化振兴新风貌。倾力打造傈僳族特色民族歌舞文化,并制作精美MV动员广大干群学唱宣传,充分提升群众精神风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焕发文明新气象。2022年白姑河村荣获华坪县“乡村振兴大擂台”二等奖,并推荐为2022年云南省绿美乡村。,在2021年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云南省第十二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活动中,白姑河市级非遗传承人蔡明高精心编排打造的傈僳族葫芦笙合奏《吹起我的玛妞》荣获传统性器乐铜奖。

近几年白姑河傈僳族风情园举办阔时节期间,拔河比赛、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斗鸡比赛吸引了周边乡村成百上千的群众一起载歌载舞,还引来县城及四川攀枝花的游客,共同感受民族文化。

共建美丽乡村

白姑河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筑牢生态屏障为发力点,以“三清三改两提升”为抓手,全方位提升农村宜居环境质量。近两年来,开展创建环境卫生整治60余次,不断刷新农村“颜值”。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基础上,积极筹集资金,分区域先后打造法治文化、民族团结文化、廉洁文化、传统文化四条主题示范道路,把法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乡村振兴。

“洁净宽阔的道路,规划整齐的院落,丰富多样的文化灯牌,彩绘亮丽的墙面;宣传普法的展板和整洁卫生的环境,都让我眼前一亮,这次回村后感觉变化太大了。”一年未回老家外出打工的蔡金宝说道。

(文/华坪县烟草专卖局监察审计股纪检监察员  杨世祥、华坪县纪委监委宣传部长 谷富迪)


0
上一篇: 守牢底线固成果 强化帮扶促振兴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