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脱贫攻坚 >> 浏览文章

昔日“醉汉”思三保 帮扶脱变成“牛人”

2023-12-21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清晨,是养牛人最忙碌的时候。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太平镇太平村的农户思三保早早就起床,来到牛棚忙活起来。思三保一边仔细地查看着牛的身体状况,一边呼唤着每头牛的名字,牛儿们兴奋地摇动着尾巴发出哞哞声,仿佛亲切地回应着主人清晨的问候。

“玉米要多一些,再放些豆粕,这些是小苏打,等下还要混一些别的料。当了一辈子农民,养牛之后才知道养殖有这么多门道。”思三保说。

思三保小时候帮人放过牛,但牛吃得好不好、饱不饱他也不太懂,把牛牵出去逛一圈就算完成任务了。“哪里想过自己也会养上牛呀,还是五头!”思三保大汗淋漓地拌着饲料,爽朗地笑了。

难以想象,眼前这个起早贪黑的“牛倌”,几年前却是村里出了名的“醉汉”。早年间,因为贫困,老婆生了孩子就离家出走了,留下思三保和他年迈的母亲、年幼的儿子一家三口人过活。种地收入低、家里没人管,思三保一度陷入消沉,每天除了喝酒就是睡觉,从此被村民打上了“醉汉”的标签。

思三保给牛投喂草料 摄/杨荣凡

“醉汉”思三保也有清醒的一天,他的人生转折缘于驻村工作队的帮扶。2018年,根据思三保的经济发展意愿,时任太平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江带着烟草部门驻村工作队员,把政府部门帮助购买的两头牛犊送到了思三保家。到了现场一看,之前他答应要改造成牛棚的旧房还是原封不动,家里根本没有圈养牛的地方。

没有牛圈怎么养牛?赵江一合计,赶忙召集村民小组的党员和社干,大家七手八脚地忙活了五个多小时,才总算给两只小牛盖了个简易的牛棚,看着两只及时雨一样的“宝贝”住进了“新家”,吃上了草料,赵江才从思三保家离开。

第二天一早,还在睡梦中的赵江接到了思三保的电话:“赵书记,牛丢了!”赵江立马翻身下床,往丢牛的现场赶去。

“快,快,先找牛!”面对醉意阑珊的思三保,赵江立即动员了所有能动员的人组成找牛小队,从清晨一直找到太阳落山,最后才在隔壁村的山里找到正在吃草的两头小牛,赵江见到了牛,如释重负,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找到了牛,思三保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起了牛丢了的原因。原来,头一天晚上因为有了自己的牛,思三保觉得很开心,约着几个朋友在家里喝酒庆祝,一来二去就忘了给牛圈关门,结果牛走丢了也浑然不知。

“赵书记,自我老婆走后,这两头牛就像新到来的家庭成员一样,家里突然有了生气,我实在是太高兴了。”思三保说。面对思三保的真情流露,赵江说:“思大哥,我也为你高兴,但这两头牛就像地里的‘种子’,‘种子’撒下去,要辛勤耕耘才有收获。所有人都在盼着这两只小牛长大,给你家多生几只小牛犊呢!”

自此以后,思三保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他每天起早贪黑,照顾两头小牛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挑水、割草、配料、扫圈样样不落。村里谁家有喜事,邀请了思三保,他也是吃了饭就往家里赶,别人约他喝几杯,他总是笑着摆摆手:“不了不了。我老娘和儿子还饿着呢,我的牛也还等着我回去喂食呢!”

看到思三保的转变,赵江打心眼里高兴。平时有什么好的政策,赵江都会首先帮思三保张罗,还带着养牛大户到思三保家现场做指导。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思三保更加努力勤奋,2019年,他顺利脱贫摘帽。

慢慢地,思三保养的牛从两头增加到了五头;地里种植了甘蔗、生姜、甜脆玉米等作物;在驻村队的协调帮助下,思三保还当上村里的保洁员。家庭经济有了起色,思三保盖了新房,日子也好起来。

“以前别人说我是‘牛人’,其实是笑话我性格憨直。现在我天天与牛相伴,我打算再扩大养殖,成为真正的‘牛人’。”思三保笑着说。

(文/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烟草专卖局 郭凯恒)


0
上一篇: 2023年全国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中有增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