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扶绥县柳桥镇为了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在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正大阔步地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实干担当中找寻新路子。近几年,该县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上创新发展,展现了新作为、迈出了新步伐、彰显新的担当。
坚持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推动产业振兴,要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柳桥镇坡利村“绥柳”牌富硒米种植基地
一是构建“一村带多村连成片”发展格局。持续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屯,在推动坡利村富硒大米、扶岜村酸笋、那加村八角、西长村沙糕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基础上,抢抓驮英水库干渠建设和扶绥县木业家居产业集聚区发展契机,超前做好水稻、甘蔗、木材加工等特色产业和活力产业的发展布局规划及要素保障服务,推动产业空心村逐步变成产业致富村,不断构建“一村带多村连成片”发展格局。
二是在村级集体经济框架下构建产业体系。以创建坡利村“绥柳”牌生态米为样本,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计划融入到产业发展各个阶段中,逐步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特色产业体系,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打破农产品流通壁垒,繁荣农产品交易市场,逐步以产业发展和产业兴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和乡村生活富裕。
三是推动新时期“土地运动”。充分认识推动新时期“土地运动”,就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就是推动“增减挂”、“旱改水”、“双高”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土地流转工作。同时,要坚持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前提下,不断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逐步创建坚果、八角、姑辽茶、鸡鸭、牛羊等现代农业种养示范区,尤其要创新集中型、合作型的土地流转模式,逐步让大多数农村富余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并投身新时代发展大潮,逐步实现从仅仅依靠土地劳作收入向同时获得土地租金和分享发展红利的转变、实现从小农思想向镇民或市民思想的转变、实现从居住在村屯向定居在集镇或城市的转变。
坚持以人才振兴支撑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推动人才振兴,要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一是拓展乡村人才内涵和外延。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工作理念,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和农贸市场、停车场、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幅度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并将人才振兴同乡村规划统筹考虑,让人才愿意来、有舞台、能出彩,实现“产村人”深度融合发展。
二是培育和引进乡村人才。精准挖掘农村种植大户、致富能人、文化能人等各类乡土人才,通过评定职称、技能技艺技术大赛、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让更多农业理论知识过硬和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土专家”“田秀才”“农状元”破“土”而出,并推动其成为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同时,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念好“招才经”“引智经”,支持鼓励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员等人才“回流”乡村,让各类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发展实践中贡献力量。
坚持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
一是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创新开展研学、领学、联学等各种党史学习活动,并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大力宣介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让红色文化和采茶剧、唱山歌等传统文化在传承中逐步融合发展成为乡村建设的鲜明文化基因。
柳桥镇坡龛村“外嫁女回娘家”活动
二是保护开发特色文化遗产。积极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文化古迹、乡村习俗、传统技能等文化遗产,尤其要鼓励新时代下的文化创作,不断赋予特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并丰富其表现形式,逐步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让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成为乡村建设的有力物证和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
柳桥镇坡利村“鱼米节”活动
三是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入挖掘壮族采茶剧、瑶族丰收节等特色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将其融入到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性组织中以及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庭院示范、文明社区创建等活动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逐步将群众投身乡村建设的参与热情转化为建设责任。
坚持以生态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推进生态振兴,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柳桥镇坡利村坡淡屯乡村风貌
一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充分发挥村屯底板功能,结合西长村西长街、坡利村坡淡屯、坡龛村派兰屯宜居村庄创建成果,规划引领“三清三拆”“三微”建设、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等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此外,要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通过绿化、美化、规划等措施,逐步实现村庄道路、污水管网、垃圾中转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与城镇无缝对接,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城镇同步推进。
二是注重集镇人居环境整治。合理修缮、改造和活化集镇街道、沿街商铺,规模化投入改造集镇供排水系统、道路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新建特色街区等旅游集散空间以及标识标牌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开展沟、渠、河道污水治理,加快道路、路网规划建设,大幅度提高集镇道路承运能力。同时要充分整合开发闲置土地、低效率用地等土地资源,以集约化、高效化使用为目标,通过项目申请和建设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集镇居民生活环境,推动集镇旧貌换新颜。
坚持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
一是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根基。持续激发坡利村全区五星级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能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是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完善。引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依据自治章程开展群众自治工作,加大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级权力的监督力度,逐步增强村民委员会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发挥其在促进乡村事业发展方面的组织作用。同时,坚持发挥坡利村绿色种养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龙头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基金会、各类志愿组织广泛参与到乡村建设中,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保驾护航。
三是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探索建立县镇村屯为民服务“四级”联动机制,逐步畅通干群沟通渠道,解决民忧民难民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动基层治理闯出新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主要抓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扶绥县柳桥镇要抓住建党百年历史契机,进一步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五个振兴”的强劲动力,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图、文/广西扶绥县柳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