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乡村振兴 >> 浏览文章

“网格+”模式 让美丽乡村“只此青绿”

2022-04-18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加入收藏

为切实做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落实落细“春风春绿”行动,共建美丽和谐家园。连日来,黑龙江省依安县中心镇立足实际,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移风易俗”工作紧密结合,突出“网格+”管理模式,重点运用一套体系、三种方法、四项保障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创新工作载体,全力推动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网格+一套体系”,落实责任划分

中心镇人居环境整治暨“春风春绿”工作管理体系采取“1+3+2”网格管理模式,即指挥层1=镇主要领导,管理层3=镇包村领导、村主要领导、村包村干部,治理层2=屯长、保洁员。为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片、美化全镇”目标,中心镇明晰工作部署,指挥层负责全镇全域,管理层负责全村全域,治理层负责本屯全域,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对全镇117个相应网格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全力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网格+三种方法”,促进工作开展

为落实好“春风春绿”专项行动,中心镇分期召开3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部署会议,要求17个行政村、125个网格长按照镇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组织发动群众,努力抓好工作落实,利用“三种方法”,高效推进行动进程。

严格管理标准,整洁容村貌。中心镇列出“四无”“五有”标准。“四无”即无裸露垃圾和露天粪坑、无乱贴乱画和乱拉乱挂、无乱搭乱建和建筑物严重破损现象、无乱堆乱放;“五有”即有保洁管理体系和组织、有实施方案及评比考核标准、有专人管理垃圾、有村保洁人员、有垃圾车辆和清扫设施。逐步解决“脏乱差”问题,实现乡镇、村、屯、户“四个干净”目标。

列清任务重点,发动群众力量。中心镇以清理垃圾杂物、推进污水治理、彻查改造危房、开展村屯绿化、建设村规民约等工作为重点,通过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自觉行动等形式解决村庄脏乱差问题,力求达到干净、整洁、有序的美丽乡村标准。

明确奖惩制度,健全考核体系。中心镇各村根据本村情况制定了日常维护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当中,每月对17个村整治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建立镇级抽查、村级自查和群众评议的“三级”考核体系,并设立“红黑榜”定期在专题推进会上通报工作开展情况。

“网格+四项保障”,稳固美化成效

中心镇通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移风易俗”工作的群众影响力,利用镇域网格管理基础,落实四项保障工作,营造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改善的人居环境整治氛围。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116个村村通广播、20个微信群、17个公示宣传板等方式,教育群众形成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的风气,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二是进行典型示范。采取“典型引路”办法,持续创建一批“示范路”“示范村”“示范屯”,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提升镇村环境卫生品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试点,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各村公共环境保洁制度,建立人员和资金有保障的长效机制,使广大村民积极参与进来,发挥“护村员”、“网格员”作用,逐步把工作重心从专项整治转向长期管护,促进中心镇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四是加强督导检查。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各村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开展“走比看”活动,规划于6月15日前开展半年检查,11月份进行全年总评,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年末工资评定重要依据。

截至目前,中心镇共出动2588人次,公益岗312人次,钩机34台,运输车辆116台次,累计清理522吨垃圾,切实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美化一处,真抓实干将“春风春绿”行动带入乡村建设一线。

图、文/黑龙江省依安县中心镇   周爽


0
上一篇: 人才不振兴,乡村难振兴
下一篇:如何将脱贫人口稳在岗位?劳务协作机制给答案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