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治理 >> 浏览文章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11-23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是人的振兴,必须吸引各类人才在广袤的农村建功立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近年来,黑龙江省密山市坚持“四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援边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在渔业生产指导方面。密山市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开展了鸡西市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审核工作,对2021年入户基本情况普查工作中填报的数据进行核查、查缺补漏。针对自然水域外来入侵水生生物品种数量、分布程度及危害情况调查,并进行标本制作和总结上报,并协助省推广总站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综合效益调查。在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兴凯湖大白鱼是鸡西市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荣获“黑龙江省十大地产特色名鱼”称号。密山是大白鱼种业核心区,是大白鱼原种的发源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大白鱼繁养优势。援边工作队产业团队在2022年5月来到密山后,积极发挥专业技术和经验优势,对震达兴凯湖大白鱼研究所大白鱼人工繁育给予重点技术支持。从大白鱼亲鱼筛选、催产药物选择配制、人工催产、孵化和苗种培育等各环节提供技术服务,为大白鱼产业化发展奠定苗种供应基础。在大豆种植技术推广方面。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通过会议培训、现场示范、田间地头指导等方式,向农民讲解新知识、传授新技术。2023年3月开展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积极参与知一镇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园区提供规划建议,在示范园区展示部分八一农大培育的大豆品种。同时,与855农场合作,种植了100亩垦农38高产示范田,采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定位定量分层施肥技术、种子处理与叶面喷施相结合的全程大豆化控技术,实收大豆25.55吨,平均亩产511斤,远高于2022年全省大豆平均亩产257.8斤、农垦平均亩产360斤。在总结今年高产示范经验基础上,我市制定了2024年大豆高产示范计划,在播期、施肥方式、化控技术等方面做进一步优化,做好垦农38、垦农41及新品种在密山的示范推广工作,助力密山市大豆产业提质增效,帮助豆民增加收入。

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

密山市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充分利用“送科技下乡”等科技活动,深入到16个乡镇进行科技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近2300余份,赠送种、养殖书籍1200余册。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20多期,培训人员达2千余人次。以农户种植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进行种植发展规划、现场指导、技术示范、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大力推广农业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绿色发展技术,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我市建立农业示范区16个,推广农技主推技术4项。推广更换节药喷头2460套,有效降低农药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

1、指导农民科学用肥,增施有机肥。实行有机肥规范化生产和使用,蔬菜、瓜果等多种作物进行有机肥使用方法“替代化肥”,探索“有机营养套餐”和“有机——无机营养套餐”施肥模式,促进本地有机、绿色食品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三新”区域示范区1.29万亩,“三新”航化作业展示区6万亩。依托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采取水稻侧深施肥+微生物菌剂技术模式、缓控释肥料+叶面喷施水溶性肥料+无人机航化作业技术模式、大垄双行+侧深施肥播种+缓释肥料+微生物菌剂技术模式、大豆垄作+根瘤菌+分层施肥+叶面喷施技术模式的落地实施。

3、建设“三新”航化作业展示区6万亩。以水稻、玉米、大豆等主栽作物为主,通过无人机航化作业喷施2遍氨基酸类水溶性肥料达到优化施肥方式、调整施肥结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动科学施肥。2023年减少化肥用量350吨,施用有机肥19.5万亩,三新示范区减少化肥用量3%。

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始终坚持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发展了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帮助农民、合作社调大规模、调出特色、调高品质,走农业生产规模化、特色化、优质化和标准化的路子,千方百计提高农业效益。

人才引进助力乡村振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投入,为稳定农业技术团队人员结构,密山市2021年度通过人才回流政策推广中心引进全日制研究生1人,学习农艺与种业。2023年度书记进校园招聘为推广中心引进1人,重点大学本科学历。为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解决了匮乏的农业人才现象。

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依靠的不仅是人力和热情,更需要先进的技术、丰富的养殖知识以及专业的疫病防治知识,这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实现这一目标,2022年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官方兽医15人。解决了人员队伍老化、弱化、边缘化等问题。加强了畜牧畜医高素质、专业性的人才。新生力量的加入为乡村振兴带去新理念、新方法、新创新。

农村人才培育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密山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不移盘活各类人才资源,着力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全方面培育引进用好乡村人才,充分激发乡村人才活力,唱好人才振兴“重头戏”。

大力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制体制,认真研究出台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参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加大对技术型、经营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吸纳高新科技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创业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

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根据《2022年黑龙江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鸡西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22年密山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下发至乡镇,2022年12月31日前在全市范围内,分类别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300人,主要用于种养加能手培训200人、农机手培训100人。培训班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线上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增加农村实用人才队伍。2022年实用人才数3612人,2023年十二月实用人才数预计增加181人,同比2022年增长高于5%。

通过分层分类培训、持续提升学历、补充高素质人才、强化激励约束等措施,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打造成“一懂两爱”、高效服务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制定年度培训方案,组织在编基层农技人员主要开展网上培训,积极参加省级通过网络直播、视频等方式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培训。

(文/密山市农业农村局  侯峰)


0
上一篇: 党建“执笔”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