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永发乡党委、政府始终将促进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持续增收作为工作根本要求,将促进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将个性化帮扶、贴心式帮扶作为根本工作原则,不断提升帮扶成效,致力打造一只驻村“生力军”,坚持“四图”共绘乡村振兴“斑斓画卷”,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
打造教育帮扶阵地,绘制人才振兴智慧图。
哈尔滨工程大学驻永发乡红泉村工作队,多年来和永发乡政府共同秉持着“教育改变命运,知识点亮人生”的理念,致力于为孩子成长成才引路,培育乡村振兴新希望。2023年7月,永发乡政府联合红泉村工作队组织永发乡学校60名学生开展“我要去哈工程”研学活动。
本次研学活动在省电视台新闻法制频道播出,时长近3分钟。《中国食品报》、《黑龙江日报》、《经济日报》、全省驻村工作平台、龙头新闻、佳木斯市人才工作公众号等多家省、市、县平台推广。此项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市、县、乡、校合作,丰富了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树立报国之志都有深厚的影响,更是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未来投身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事业的种子,是振兴乡村教育的有力举措,更是强化人才引领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拓宽产业发展路径,绘就稳定增收致富图。
永发乡始终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不断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富民产业,探索“致富密码”。
一是把好“方向舵”,优势产业引领发展。永发乡充分发挥全省烤烟万担乡优势,发展产业种植、烘烤、销售为一体的烤烟产业链,打造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永发村、红丰村的烤烟房可带动70户农户增收,为103人脱贫人口、12人监测对象提供就业机会,每年为户增收约4500元。在坚持“一线四区”发展战略的同时,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产业项目,如跃进村鹿场、红泉村樱桃树温室大棚等,全乡产业项目25个,均为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和产业收益,确保两项以上产业带动全乡脱贫人口与监测对象就业。
二是汲好“营养源”,调研学习确定思路。该乡持续秉持产业先行的乡村振兴理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村情实际为发展基调的“多元一体”乡村产业新体系,以“一村一品”为特色的发展前景产业线,推动形成乡级“产业链条”。年初以来,该乡广泛深入调研,实地考察学习芦笋种植、湖羊养殖、奶香酸菜制作、虾稻种植等意向发展产业项目,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基本原则,引导全乡深入挖掘特色发展优势,立足于村情实际,精准对接适合发展项目,以提供产业分红、就业务工岗位等多种方式带动脱贫人口增收。
三是用好“方寸地”,提高庭院使用效率。该乡鼓励脱贫户、监测对象采取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小院进行种养殖,代种代养与合作社入股等方式发展庭院经济。2023年,该乡发展庭院经济619户,庭院种植8.3万平方米,庭院养殖3.8万只,合计补贴30.05万元,预计人均增收1486元。其中,宏图村、前进村、朝阳村帮扶单位免费为农户发放鸡雏5千余只,有效减少脱贫户、监测户生产支出成本,为增收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育好“增收果”,特色产业助力振兴。结合产业基础及乡情村域特点,永发乡充分整合农村零散土地和人力资源,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发展大棚经济,全乡智能大棚、育秧大棚等共计651栋,通过落实水稻催芽、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果蔬特色种植及休闲采摘等项目,采用先进栽培技术,极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立体种植效益,增加村集体收益,带领村民走上产业发展致富路。
创建乡村美丽家园,绘出人居环境“魅力图”。
一是科学谋划,实现从“规划美”到“效果美”。明确思路,找准发力点。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特色特点,科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永发乡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采取外出考察、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摸清群众需求、梳理问题清单,以“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庭院绿化”为切入点,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成立专项工作组,制定行动方案,各负其责,定点攻坚。
二是内外兼修,实现从“颜值美”到“内在美”。永发乡积极探索各村特色文化,根据民俗特色、产业特色积极绘制乡村墙绘,点缀美丽乡村。金灿灿的烤烟、绿油油的麦田、辛苦耕耘的农民……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立体彩画使墙面瞬间灵动起来,多彩的墙绘与干净整洁的村庄交相辉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跃然墙上,既提升了乡村人居环境,又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在,村民、过往行人路过时都会驻足观看、拍照,并为之点赞。
三是长效管护,实现从“一时美”到“长久美”。制度保障硬约束,立足“常”“长”二字,各村不断强化美丽乡村长效管护保障力度。美丽乡村画在墙上,融进群众心里,制定《永发乡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细化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建立村巡查、门前“三包”制度等长效监管体系,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运维管护规范化、有序化,展示出了一道道独具魅力的文明风景线,引领着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
落实个性化帮扶举措,绘成干部群众祥和图。
一是真情帮扶,排忧解难。汤原县农发行自帮扶永发乡红泉村以来,始终秉持着真挚为民、真诚帮扶的初心,及时了解脱贫群众所思所愿、所急所盼,解决脱贫户日常生活难题。帮扶责任人在得知脱贫户在家中不慎摔倒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只能终日卧床后,往返40余公里为受伤脱贫户购买成人纸尿裤及一些生活用品,既让伤者卧床时感觉更加舒适,也减轻其妻子陪护的压力,用实际行动肩负起帮扶的责任,将浓浓的温情送到脱贫户的家中。
二是健康帮扶,服务群众。今年以来,该乡与省慈善总会、黑龙江珠江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多次组织义诊活动、医疗救助志愿服务,有效拓宽了困难群体的就医渠道。义诊体检项目覆盖血压、彩超、心电、脑电、眼科等多项内容。与脱贫户面对面沟通、零距离服务,搭建便捷的健康沟通平台,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让村民们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和专业化的健康服务,也让群众生活有“医”靠。
三是消费帮扶,助农增收。我乡通过以购代帮,以销促增行动,开辟庭院小园农产品销售新渠道,将消费帮扶纳入日常工作,随时把脱贫户和监测户庭院小园农产品与爱心单位、爱心个人对接,及时销售,为脱贫群众增收提供新助力。
四是用心帮扶,彰显担当。前进村脱贫户李相兰最近深受腰痛折磨,难以入睡,帮扶责任人王妍了解情况后,主动伸出援手,第一时间带着李相兰到汤原县中心医院进行就医。从门诊挂号、专家看诊,到仪器检查、拍摄核磁共振、打印报告、办理住院手续,帮扶责任人全程耐心陪同,并自费为李相兰支付看诊费用,检查结束后还为李相兰购买午餐。“这比一家人还亲呐。”脱贫户李相兰笑着说道。
永发乡将持续关注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情况,坚持“用真心换真情,以真情暖民心”的初心和使命,扶到关键处、帮到心坎上,不断提升村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文、图/汤原县永发乡人民政府 孙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