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治理 >> 浏览文章

云南楚雄:春夏抗旱有“组合战术”

2024-06-24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今年上半年,云南省滇中大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各地相关部门在抗旱保生产中各显神通,措施多样。在云南省楚雄市吕合镇回龙村委会安勺高标准烟田,楚雄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东瓜烟叶站站长邓华介绍:“除了提高耕种机械化,对于今年降水量偏少、库塘蓄水量仅有正常年景八成的情况,高标准建设也为烟叶抗旱移栽‘出了不少力’。”

楚雄市吕合镇回龙村委会安勺四组高标准烟田。刘畅 摄

聚零为整,沟渠相通

安勺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项目于2023年9月开工建设,12月建设完成,项目覆盖安勺村委会4个村民小组、1560亩田地,经过统一规整,半亩、一亩的“巴掌田”“零散田”变成二亩以上的整田,打通近2500米机耕路“脉络”,疏通水沟水渠“血管”,实现沟相通、路相连,在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同时,也为应对干旱气候提供便利条件。

据楚雄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相关数据反映,2024年5月前,楚雄市降水仅有12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35毫米,在这样干旱的情况下,为抢抓时节移栽,由烟草部门投入一期抗旱资金10万元,安勺高标准烟田片区合计串联3个小坝塘、4个蓄水池及沟渠管网助力抗旱保生产。

家住回龙村委会安勺四组的王宗润说:“以前我家只有5亩地,加上亲戚外出打工把田地交给我们耕种,这些地都比较零散且面积较小,机耕不好操作,劳力也请得多,交通、用水都不方便,那些年种地很费力。”

2024年,王宗润以600元每亩的租金流转22亩连片土地用于烟叶种植,今年气候干旱,但王宗润却不太担心:“高标准烟田建成后,水沟、机耕路都通畅,基本覆盖了每一块田,我的22亩田连在一起,起垄打田的时候全程用机械,田边有蓄水池、田里有管网,村小组有专人盯着移栽情况开闸放水,我也不用来来回回拉水。为了节约用水,我们还采用膜下小苗移栽,田里拉了滴灌带,水不用愁人力物力也省了。”

楚雄市吕合镇回龙村委会安勺四组蓄水池。刘畅 摄

集散为一,移栽方便有保障

安勺四个村小组除了硬件设施的配套,人力的组织协调在抗旱保生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村小组为单位,安勺划分了4个组,由烟农选举组长指导抽水引水,保障移栽期间水资源的合理调度。”楚雄市东瓜烟站站长邓华进一步介绍抗旱移栽的水资源分配使用情况时说。

在高标准烟田沟渠相通的前提下,根据移栽情况分块、错峰开闸放水统筹生产便成了可行之策。

“移栽期间,我们安勺四组小组长王天毅基本每天都在盯着用水情况,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调度,头天晚上跟他联系好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要移栽,第二天就不用担心用水问题了。”安勺四组烟农赵利雄说,“就算来不及联系,组长也会根据每天的移栽情况做评估来开闸放水,对我们帮助很大。”

“小组长水源调配”责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连片移栽需求,用灵活式“统一调配”来满足“分散需求”,在精准对标用水需求的同时,整体推进安勺连片的移栽进度。

不仅如此,资金的协调与技术的助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抗旱保生产的“硬实力”。

2024年3月,烟草部门下达吕合镇第一期抗旱资金17万元,用于打塘、电费补贴、管道安装等方面。此外,烟农自建滴灌带将于烟叶种植结束后以100元每亩进行补贴。

为推进节水移栽,楚雄市烟草部门推广普及膜下小苗移栽技术,从种植技术上减少用水量。镇政府、村组、烟草部门多方集合人员力量,设施、资金、技术人力多方整合,为进一步推动生产做好保障。

邓华说:“做好、用好、管好这些基础设施,不仅保证烟叶生产,更惠及节水农业的发展。用“高标准”建设、资源整合、责任细化打开农业生产保障的“新格局”,为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种植增添“新助力”,利好现在,更利好长远。”(文/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刘畅)


0
上一篇: 扶贫“老黄牛”——记“红格尔图镇镇扶贫工作站站长王志强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