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市湾村是一个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三义村委会山脚下的小村庄,过去村民们不注重环境保护,垃圾乱丢乱放,没有路灯没有公共卫生间,而且村庄的基础设施也一直十分落后,道路破损严重,小车进出村落困难。村民们经济收入也提不上去,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就越来越多,留守的老人只简单的耕作一些自家吃的蔬菜。这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庄农业发展十分迟缓,村子里常住居民数量越来越少,仿佛“空城计”一直上演。
2016年,丽江机场启动了第三期改扩建工作,拉市湾村成为一个移民搬迁安置点。“我们村子竟然是移民安置点,当时听说了我们都不敢相信啊,你看我们村的水沟老远就是臭哄哄的,怎么机场扩建还把人家搬到我们这里来?”拉市湾村的一个爷爷黄永将边回想过去边说。
时至2024年,如今的拉市湾村却凭着产业绿色多元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成了七河镇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大家都羡慕拉市湾新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几年间小山村旧貌焕新颜,这一切翻天覆地的改变背后藏着一个默默做事,推动拉市湾村发展前进的“智多星”,他就是时任拉市湾村的村民小组长黄宏。
“我当选村民小组长的那年,恰好赶上了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移民安置,大家都想趁这个机会好好改变下村子里的环境。村子要变好,离不开好的想法和说干就干的热情,我当上了村长就想好好的为村里做点事。”黄宏说道。
有了改造村子的这个念头以后,黄宏就立刻带领其他几位村民共同出去考察,借鉴其他村落发展的思路。他们前后去到了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弥渡、宾川、祥云县和昆明市呈贡区等地。考察回来又立刻去了七河农科站,请专家来调研村子的海拔气候和土壤情况,发现花卉种植、蔬菜种植都是可行的路子,只是苦于没有规模没有市场,黄宏又出去寻找新销路,去找老板谈价格。
经过多番测评考察,黄宏发现洋牡丹这类花卉非常适合七河坝区的气候,蔬菜和烤烟也一直在种植,只是不成规模导致种植户收入微薄,种植热情不高。于是黄宏立刻把村民召集起来,群策群力一起讨论村子该如何发展,他告诉乡亲们致富必须要发展当地适宜的产业,而且不能怕吃苦。此后关于村子建设的事情便惯例由黄宏每周组织村民们集体讨论一次,大家的意见互相补充,共同为村子谋
发展,渐渐的激发起了拉市湾村民的干事热情。
黄宏正带领拉市湾的村民召开村内事务讨论会。摄/杨雪秦
他带头发展产业,和农科站、合作社育苗的工作人员积极学习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技巧,承包土地发展多元产业。先后种植了120余亩烤烟,10亩花卉,15亩蔬菜。2019年至2022年间,每年均实现了毛收入30万余元。2023年黄宏家又承包了鱼塘发展养殖业,打造休闲农庄,扩大了种植规模,这一年黄宏家实现毛收入48万余元。黄宏家的发展势头带动了村子里的其他农户留在农村发展农业,以前热衷于进城打工的人也留了下来,在家乡寻找一条新的致富路。“我们村子的变化最快就是近几年。黄哥家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新生活的样子,发展那么多产业,他们一家几乎都是早出晚归的干活,我们也不能怕辛苦,跟着黄哥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同村的村民马国荣这样说。
拉市湾的花卉种植区。摄/杨雪秦
农业发展的东风这次吹到了拉市湾这个小村子,90多户村民中近80户都留下来在家乡寻找适合自己家的产业。有人规模化的种植蔬菜,有人规模化种植烤烟,有人发展畜牧业养猪,有人开起了民宿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规模化养猪的农家肥供给种菜的农户,次等的蔬菜又成为发展养殖业农户的饲料,发展旅游开设民俗让每个村民都把“爱干净”认真记在心里,给游客留下好的观光体验成了村民们的共识。随着多元产业的发展,近三年间,拉市湾村实现户均增收5万元,村子每年集体增收约400万余元。
黄宏还一直积极争取资金扶持,通过村民小组每周一次的积极讨论,一步步带领村民重新修缮了村子里的马路、路灯、厕所、停车场和村民活动中心。又带头与当地政府沟通,为村子下埋排污管,彻底解决了废水排污的问题。
拉市湾村口的村规民约。摄/杨雪秦
如今的拉市湾真正实现了水更绿、山更青、人民生活更幸福。在拉市湾村,提到今天的好日子,说起今天拉市湾的新面貌,人人都不约而同的想到那个为大家伙儿忙前忙后的“智多星”村民小组长黄宏。(文/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杨雪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