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治理 >> 浏览文章

念好“兴、美、惠”三字经,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4-11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春风拂过冷水河畔,杨柳依依,流水潺潺。沿着蜿蜒的河岸走进陕西旬阳白柳镇峰溪社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在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旬阳卷烟厂驻村工作队的倾力帮扶下,峰溪社区以领导表率、产业引领、消费拉动、党建增信、驻村主责、全员参与的“六力联动”模式,在产业发展、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让乡村振兴的梦想照进现实。

产业发展添“兴”机

“老陈,你这葡萄藤怎么蔫了?”去年夏天,驻村工作队员李伟在葡萄园里皱起了眉头。种植大户陈涛抹着汗,苦笑道:“光是浇水就得折腾一整天,实在忙不过来。”

这个难题被驻村工作队记在了心上。今年春天,随着最后一根给水管道铺设安装完成,峰溪社区首个灌溉系统即时正式启用。看着葡萄园内水雾氤氲,折射出绚丽的彩虹,陈涛心里乐开了花——这是驻村工作队历经多次调研、协调推动下开出的“共富之花”。

过去,峰溪社区以土豆、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有限。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推动多元化种植,建设50亩标准化农田,引入玉米、大豆、油菜籽、中草药和贝贝南瓜;修建15座恒温大棚,推广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等高附加值农作物。

峰溪社区果蔬大棚

产业规模扩大了,销路如何保障?工厂职工自愿认购合作社种植的贝贝南瓜2000余斤,购买农民自酿酒1000余斤、自制腊肉500余斤。驻村第一书记杨荣勋更是化身“金牌推销官”,发动社交圈精准营销,仅1个月就帮助西河村面粉作坊销售面粉1000余斤。具有亲和力的“带货”方式,努力把“隐藏款”土特产变成畅销的“显眼包”,变成了市场的“香饽饽”。

生态宜居焕“美”颜

走进峰溪社区,庭院错落有致,花木扶疏。迎春花吐露芬芳,桃花灼灼,郁金香与樱桃树交相辉映,一派生机盎然。这些精心打造的小庭院,不仅美化了村庄,更吸引游客打卡,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风景线。

峰溪社区农户庭院

“以前这里是堆杂物的地方,现在成了聚宝盆!”村民王安军一边修剪月季,一边笑着说。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村民们在自家庭院内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既优化居住环境,又增加经济收益,实现“小庭院、大效益”。

沿着冷水河畔,金黄的油菜花随风摇曳。驻村干部冷文龙指着农田介绍道:“河堤翻新、农田改造,这些可都是旬阳卷烟厂出资支持的。”

200米河堤加固翻新,2000余方优质土壤回填,“田成方、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农田让昔日的易涝低产田焕然一新。2024年,该地试行玉米大豆套种模式,玉米亩产达1200斤,大豆亩产300斤,加上政府补贴,每亩地增收超2000元,村民笑开了颜。

民生改善聚“惠”力

“这是社区新建的标准化卫生室。”驻村第一书记杨荣勋满脸自豪地介绍道。

这座占地160平方米的卫生室,由政府补贴、社区自筹和旬阳卷烟厂参与出资建设,设有诊断室、治疗室和药房,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即将投入使用。

“卫生室建好后,将配备心电图机、血糖仪等基础医疗设备,并争取县卫健委派驻专业村医,让村民‘小病不出村’。”杨荣勋说。

在改善医疗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同步推进。新铺设的5公里产业路,让200亩烟田与外界紧密相连。“以前收烟叶最头疼,现在车子直接开进田里,每斤烟叶节省0.3元运输成本,全村年增收超10万元。更令人期待的是,道路沿线正在规划农产品展销区,让更多‘山货’走向市场。”烟农陈德峰高兴地说。

从烟叶飘香的田野到整洁美丽的村居,从清风拂面的恬静生活到日益鼓起的钱袋子,峰溪社区正以“兴、美、惠”三力齐发,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文、图/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旬阳卷烟厂 李满)


0
上一篇: 育林乡:科技赋能春耕生产,智慧农业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下一篇:​学“千万工程”经验,绘青龙峡村振兴新景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