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黑龙江省富裕县:芦苇编出致富路 3000农户受益增收

2020-11-12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聂勇、申震   加入收藏

经济网黑龙江讯 黑龙江省的乌裕尔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麓,自东向西流入富裕县境后便折而向南,滋养出了扎龙、乌裕尔河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成数百万亩湿地沼泽,苇荡密布。富裕县龙安桥镇小河东村就坐落于乌裕尔河畔,村子周边的芦苇在微风吹拂下浩浩荡荡,一望无际。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小河东的变化是日新月异。据介绍,小河东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178人,大部分是病残户,缺乏劳动能力。尽管他们如今已经全部脱贫,但是巩固脱贫成果仍然任重道远。

杜玉江、刘春华夫妇是小河东村脱贫户,杜玉江因为双侧股骨头坏死,失去了劳动能力,平时只能通过拐杖站起来。自从村里组织芦苇编织,他们家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

“别小看这打苇帘,我们去年靠这个挣了一万多块钱呐。这不,生活开销啥的都解决了,今年我家还新买了辆电动三轮车,现在拉苇秆、送苇帘更方便了。”刘春华一边打着苇帘一边说道。杜玉江在旁边给妻子打下手,将打好的苇帘扎上绳子。小小苇帘,编织出杜玉江一家的好光景。

在富裕县,受益的远不止杜玉江一家。2018年以来,富裕县小河东村依托丰富的芦苇资源,大力发展芦苇编织产业,带动3000余农户年均增收近5000元,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0户。

小河东村有2.2万亩苇塘,而且有苇帘编织的传统,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后来富裕县里了解到山东的苇帘编织技术领先全国,于是县、镇领导三赴山东考察调研,考察后还采购回了芦苇编织机,免费发放给农户。小河东村成为全县两个试点村之一

“一开始我技术不熟练,一天也就编十来片苇帘,效率上不来,来钱太慢。”刘春华说道。

村里一面请山东厂家上门指导,一面把大伙集中起来统一培训。

“我练了不到一周,就能每天打30多片苇帘,村里当场现金回购,我好开心啊!”55岁的王玉芬身体有残疾,在家编苇帘正合适。后来王玉芬还成了村里的技术骨干,培训其他编织户。没多久,“咔嗒,咔嗒……”芦苇编织机清脆的响声在小河东村此伏彼起。

试点进展顺利,如何带动更多农户增收呢?富裕县里开始有了考量。“2018年底,富裕县整合1500万元扶贫资金,在小河东村建立芦苇扶贫产业园,集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于一体,打造全县芦苇产业发展龙头。”富裕县扶贫中心主任徐阳说道。

坐落在小河东村南郊的芦苇产业园的原料加工车间里,机器声阵阵轰鸣。55岁的王勇抱起一捆苇秆放入去皮机,没一会儿,机器就吐出一支支去掉外皮的净秆。之后王勇再按照净秆长短进行人工分拣,经过处理后的净秆随后装车,被运送到全县的各个村屯。

“我们因地制宜,没有芦苇资源的村屯由产业园提供原料,农户赚取手工费;有芦苇资源的村屯则自备原料编织苇帘,农户赚取手工费和原料费。经质检合格的苇帘再由园区集中回购,统一对外销售。”芦苇产业园负责人关海岩说道。

在距离小河东村约40公里的富裕县绍文乡团结村,村民贺福林正不紧不慢地编织着苇帘。炕头上,妻子徐玉红忙着将百十片成品苇帘打包成捆,准备第二天一早送往产业园结算。

贺福林3年前因患病,走路不便。“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他看我忙里忙外心里不是滋味。幸亏去年村里送来一台编织机,我们坐在家里就挣钱了。靠能力挣钱让我心里敞亮了不少。”贺福林的妻子徐玉红说话时瞥了一眼丈夫,贺福林不搭话,低头憨厚一笑。

团结村还成立了芦苇编织专业合作社,为51户编织户提供机械维护、原料运送、技术指导等服务,并投入9.5万元购置了一辆厢式小货车,以便去小河东产业园取原料和送成品。

“我们村干部兼职当司机,编织户一有时间就跟着押车、装卸货,有活儿大家动手一起干,如今干群关系更紧密了。村民以前农闲没事做,现在一年四季有活干,家家户户比着编帘赚钱,日子更加有奔头了。”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孙长君介绍道。

2019年,富裕县生产苇帘近400万片,绝大多数出口海外。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富裕县苇帘产业的行情也有所波动。“我们不再等待客商上门收,而是主动走出去与天津两家外贸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确定全年收购价格,避免行情波动。”龙安桥镇党委书记郑继新说,为克服疫情影响,产业园仍然敞开口子收购,保障编织户利益。

一手稳外贸,一手拓展国内市场。在产业园苇帘展示大厅里,各式各样的苇帘样品挂满了展厅的墙。一台智能喷绘机正在工作,不到半个钟头,丹顶鹤翩翩起舞的画面在苇帘上活灵活现。

“我们针对国内市场开发出喷绘苇帘,将客户定制的图案打印到苇帘上,并且与周边农家乐、旅游景区合作,开发苇帘装饰品和伴手礼;我们还接受部分网络订单,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去年以来,本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已累计销售喷绘苇帘两万余片,收入160多万元。”关海岩说道。

“如今,在产业园带动下,芦苇编织产业已经拓展到全县的56个村,去年产值2000多万元,带动3000余农户年均增收近50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80户。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芦苇产业,让更多的农户从中收益。”徐阳充满信心地说道。

(文、图/聂勇 申震)

责编:台畅 刘越山

0
上一篇: 黑龙江省拜泉县齐波:打造“精致”产品 创地方品牌
下一篇:福建省宁德市着力整治海上养殖乱象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