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2024第十一届西部中小企业发展大会顺利召开

2024-10-11 来源:永州新闻网

把握时代脉搏,链接新质力量。9月26日,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指导,成都市中小企业协会主办,欧盟中小企业中心、成都国际商会协办,成都市龙泉驿区专精特新赋能研究中心承办的2024第十一届西部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举行。

本届大会以“以进促稳 向“新”而行——助推中小企业特色集群发展”为主题,旨在聚焦协同创新与技术突破,专注战略转型科学布局,深耕细作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壮大新动能、新优势,鼓励中小企业以稳中求进的姿态,在立与破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建具有竞争力的西部特色产业集群。

成都市政协副主席韩轶,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杜进有,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滕和显,四川省工商联一级巡视员赵宇,成都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龙泉驿区政府区长周健等领导和嘉宾,市级、区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十多个省市的商协会会长、秘书长和1000余名企业家代表出席大会。

中小企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更是特色产业集群壮大的重要驱动力。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逐梦之城、圆梦之地,成都正聚集创新资源要素,提供全方位生态和多层次服务体系,打造“丛林茂密”的“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环境,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生态形成提供深厚的土壤。

作为第十届、第十一届连续两届西部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的举办地,成都经开区是全省全市产业大区,是成都市工业化主战场、成渝相向发展主战场。近年来,成都经开区坚定不移实施“抓大育小、培优扶强”战略,引培超过12万家市场主体落户发展,累计培育“小巨人”企业15家、瞪羚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1家、高新技术企业452家,具有强劲的创新能力、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投资机遇。

去年5月,在第十届西部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期间,成都经开区依托大会平台,吸引了10余个重点项目落户发展。延续上一届的良好势头,在本届大会期间,成都经开区成功引进中科川信北斗/GNSS超算技术及数字化应用研发生产总部项目、 博辰甲醇制氢设备研发销售项目、 博腾电子全球总部项目等9个重点项目,涵盖了汽车制造、能源电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为区域产业建圈强链注入澎湃动能。

大会期间,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巡视员、研究员姜平,民革中央经济委员杨宗华,全国工商联小微企业工作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中小企业协会会长苏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海波,伍衍生命国际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余崇东,成都市中小企业协会名誉会长、成都正合地产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毛勇,四川泽玉臀雕健身管理有限公司法人罗泽玉等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分别作了主题演讲,探索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发展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成都市中小企业协会分别与欧盟中小企业中心、中国500强企业代表、高校代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会还发布了“西部之光”中小企业100强名单,举行了第十一届西部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智库专家、成长导师授牌仪式。

“本届大会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苏非介绍,大会秉持国际化理念,吸引了来自法国、丹麦、葡萄牙、荷兰等10余家欧盟企业和机构来蓉参会,聚焦经贸、绿色科技、能源、环境等领域,以现场推介、洽谈交流、园区考察等方式推动中欧之间企业及相关机构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共同展望中欧经贸深度融合新格局。

据介绍,本届大会创新规划1+5大会矩阵,即1个全天大会+5个下午分会场。下午5个会场同期举行“教育”“中欧推介”“家居”“信息科技”“联企助残”五个发展大会,针对当前家校社协作共育、中欧经贸交流、生态家居、信息科技、福蓉助残等热门话题进行探索解读,以革新思维深耕跨界资源的全面融合与协同创新,推动各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紧密结合,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其中,成都经开区在“拥抱新质力量 赋能专精特新——2024西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互信互通·共享共赢2024 中欧经贸交流推介会”两场分论坛上分别作了推介。当前,成都经开区正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更大力度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以更大力度推动要素资源向创新型中小企业集聚,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航天装备、绿色环保、新材料、现代商贸等特色产业集群。

“我们迫切期盼,各位专家学者、商协会代表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成都及成都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我们真诚邀请,各位企业家朋友在成都经开区多走一走、看一看,开拓更多的‘新质’沃土。我们将尽心竭力提供更优环境、更实政策、更好平台,与大家双向奔赴、‘驿’路前行!”成都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活动期间,成都市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智能家居服务平台专委会、成都市中小企业协会新媒体发展专委会、成都市中小企业协会产教融合专委会揭牌成立。

据悉,西部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永久落户成都并且已连续举办十一届,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交流理念、资源共享、跨界融合的重要平台,政企对接、深化共识、携手发展的重要纽带。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孙晓宁等人发表《社交机器人的适老化设计 : 动因 、实践与未来展望》文章
下一篇:手机影像的视觉盛宴!2024 OPPO超影像大赛作品有何看点?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