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春运之变:读懂中国发展的时代密码

2025-02-12 来源:永州新闻网

春运,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迁徙,正在悄然发生深刻变化。在劳务输出重镇阜阳,春运的“三变”不是孤立的表象,而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城乡关系重构、产业转型升级、人民生活改善的时代图景。

从“单向奔赴”到“双向流动”,城乡关系的历史性重构。过去,春运是农民工背井离乡的“单向道”,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缩影。如今,“反向春运”兴起,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呈现双向互动的新格局。这一变化背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是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逐步形成。当农民工不再只是“候鸟式”迁徙,当乡村不再是“空心化”的代名词,我们看到了城乡关系的历史性重构。

从“站前大棚”到“智慧车站”,公共服务的人性化升级。曾经,阜阳站的“站前大棚”是春运的独特风景,承载着无数农民工的乡愁记忆。如今,现代化的候车大厅取代了临时大棚,智能化服务让出行更加便捷舒适。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基础设施的改善,更彰显了公共服务理念的升级。从“将就”到“讲究”,从“有得走”到“走得好”,春运服务的提质增效,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从“蛇皮袋子”到“轻装简行”,生活品质的显著提升。“蛇皮袋子”曾是农民工的标配,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城市的期待。如今,轻便的行李箱取代了笨重的编织袋,快递物流的发达让“人未到,礼先至”。这一变化折射出农民工群体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观念的升级。当农民工不再需要“大包小包”地搬运年货,当网购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看到了城乡居民生活差距的不断缩小。

春运之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团圆的期盼;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阜阳这个缩影,我们看到了中国发展的时代轨迹:城乡差距在缩小,人民生活更美好,社会文明在进步。这些变化不是偶然的,而是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必然结果,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当我们读懂春运背后的时代密码,就能更加坚定道路自信,更加自觉地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春运的故事还在继续,中国的故事更加精彩。(杨泽琛)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铁路赋能亚冬会 为“冰雪盛宴”添“热度”
下一篇:春运“三变”映照时代前行步伐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