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贯通丝路新动脉,开启开放新格局

2025-03-22 来源:永州新闻网

  3月19日上午,满载着90个标准集装箱出口货物的国际货运班列从北京房山区启程,驶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标志着北京市首趟中亚班列正式开行。(3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趟跨越5000余公里的钢铁驼队,不仅填补了北京至中亚陆路运输通道的空白,更以“五优先”运输机制、多部门协同保障的创新实践,为首都高水平对外开放标注了新的历史坐标。

  以物流升级撬动产业升级,激活区域经济新动能。首趟班列搭载的1600余万元货物,涵盖汽车零配件、新风换气机等高端制造产品,折射出京津冀产业协同的深度成果。不同于传统资源型出口,这批“智造”产品既展现了北京科技研发的硬实力,也体现了河北、天津在先进制造领域的配套能力。通过这条国际物流主干道,京津冀企业得以突破海运周期长、空运成本高的瓶颈,以14天的运输时效精准对接中亚市场需求。正如北京新陆港集团负责人所言,班列的开通实质上是将京津冀产业链与中亚消费市场进行“时空压缩”,为区域产能释放开辟了战略通道。

  以制度创新突破物理边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支点。此次班列开行背后,是政府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制度突破。铁路部门量身打造的“五优先”运输方案,从车源调配到通关放行形成全流程保障链条;海关部门推行的预约通关、政策指导等便利化措施,将传统口岸监管模式升级为全周期服务体系。这种跨部门协作机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首趟班列的顺利启程,更在于为后续常态化运营建立了可复制的制度模板。数据显示,京津冀已形成年开行超1400列的国际班列网络,北京首趟中亚班列的加入,使三地陆港集群实现功能互补,为打造“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站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十年的起点,北京首趟中亚班列的开行,预示着以北京为龙头的京津冀城市群,正从被动融入全球化转向主动塑造国际经贸新秩序。当钢铁驼队的汽笛声响彻欧亚大陆桥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物流通道的贯通,更是一个开放型经济新生态的破茧成蝶。(蓝超)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从老字号到行业先锋!方家铺子连续拿下4个滋补干货领域全国第一
下一篇:以物流大通道撬动区域经济与全球合作新格局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