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轨距交融处,东方智慧启新程

2025-04-18 来源:永州新闻网

  当满载东南亚热带水果的冷链专列驶过中越边境友谊关,车轮与钢轨的碰撞声正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发展交响乐。从换轨作业的机械轰鸣到跨境班列的风驰电掣,中越铁路轨距的百年变迁史,恰似一条蜿蜒向前的钢铁纽带,串联起两个社会主义邻邦携手同行的现代化征程。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铁路轨距的演变轨迹映照着东方文明的智慧光芒。十九世纪末,越南在法国殖民者主导下铺设的“一米轨”,与中国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标准轨京张铁路,看似平行延伸却始终无法交汇。但历史终究会给出答案:当中国工程师在河内至老街铁路改造中创造性地采用"套轨"技术,让1435毫米与1000毫米轨距在同一个路基上和谐共生时,世界看到了东方智慧对技术难题的完美解答。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技术妥协,而是彰显了“和而不同”的东方哲学,为不同制度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供了崭新范式。

  新时代的钢铁驼队正在改写区域经济版图。2023年首趟中越跨境班列从重庆出发,经凭祥口岸直抵河内,全程运输时间较传统海运缩短15天。这条纵贯中南半岛的物流大动脉,让中国西南腹地的汽车零配件与越南海防港的电子产品实现“门到门”对接。在友谊关口岸,数字化换装系统将货物周转效率提升40%,智能龙门吊的精准抓取中,中越两国海关的"单一窗口"通关模式让贸易便利化水平达到新高度。这些创新实践证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正在催生区域经济“乘数效应”。

  轨距对话终将随着时代发展而消解。当未来的历史学家回望这段轨距变迁史,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段技术演进,更是两个邻国从猜疑走向信任、从隔阂走向融合的生动缩影。铁路轨距的统一,终将成为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胡志明小道到“两廊一圈”,从换轨站台到智能口岸,中越铁路的轨距之变折射出发展中国家携手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坚定决心。这条跨越世纪的钢铁纽带,不仅承载着货物与人员的往来,更凝结着两个东方国家“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当标准轨与窄轨在创新中走向融合,当历史智慧与现代科技在轨道上激情碰撞,中越铁路正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奏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金宇伦)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铁路货运增长折射经济新势能
下一篇:中国联通万荣分公司护航桃花节,与您共赏花海盛宴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