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发扬,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种艺术,心中有沟壑,笔墨做山河,书法是一种无声的艺术,笔墨本无心,书者赋之,新时代青年作为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也在积极挑起建设文化强国的重担。
图:石翌辰老师
石翌辰,原名石小虎 ,号敬堂,山西河东人,师从著名书法篆刻家崔志强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北京书协篆书篆刻刻字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注册高级教师、北京大学名家书画工作室助教、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中国佛像印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书法报》签约书法篆刻家,他的作品2018年被万印楼精品收藏工程收藏,2019年被山东省博物馆收藏,2022年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也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国家博物馆主办的永不落幕“征程”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等多次大型展会入展,获得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三届硬笔书法家作品最高奖、山西省第三届"晋阳杯"艺术大赛最高奖、红棉杯"广东省青书书法篆刻大赛10佳等多项大型赛事奖项。
石翌辰老师家学深厚,在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下,石翌辰老师从小便与书法结缘,石翌辰老师认为,书法,分为书和法,一个是书写,第二个是有法度,书写是用毛笔书写,第二个,法度是有章法,字法,笔法。所以石翌辰老师的字,用笔有种理性感,结字很讲究,气息舒缓,俊秀儒雅,意趣盎然。
图:石翌辰老师书法作品
此外,石翌辰老师对于篆刻更有着鸿儒硕学般的造诣,他认为“书法和篆刻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篆刻必须有书法的功底,是书法跟雕刻的一种结合,如果是不懂书法,单纯的搞篆刻的话,它往往只是一个单纯的是一个工匠。不能是一个篆刻家,所以想要想成为一个好的篆刻家,必须是一个好的书法家。”
图:石翌辰老师篆刻作品
谈到书法进校园,石翌辰老师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练习书法可以静心,能够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在写的过程中又锻炼了动手能力,能够真正的达到修身养性,锻炼思维,同时提升心智的这种一个过程。同时,学习书法的要领是提高眼界,是要“眼高手低”,只有眼界高了,才会指导你去如何书写。但在书法推广和宣传方面,其实更重要的是提高父母的这种这种对艺术的认知。这也印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提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性与创新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前提。“对于书法作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法更应该把文学和历史都结合在一起去进行推广,其实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展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书法的发展也正是中华民族汉字演变的璀璨历程,石翌辰老师融古今之精华,潜心致力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一份力量。
(图、文/闫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