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早接触《木兰辞》时才三岁多,源于小故事机里有一段经典长诗诵读,模拟情景剧的花木兰故事。小小的人儿听得特别认真,我有点惊讶地问:“你听得懂吗?”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我抓住他的兴趣点,把《木兰辞》拆成多段,晚上两我们面对而坐,孩子泡脚,我慢慢给她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有一个叫花木兰的女孩子,她舍不得年迈的父亲再上战场,自己代替父亲去打了十多年的仗,其勇敢和坚韧可想而知。后来她可以留下做官,但她只想回去看看父母和家人,可见木兰也是一个有孝心、有爱的女孩子。
随着不断的重复和学习,我从中发现了不少我的学习漏洞,比如“著我旧时裳”,是读cháng而非衣裳的裳。孩子也逐渐问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辔头”“金柝”是什么,为什么没有人发现木兰是女孩子,为什么只有将军战死了,壮士回来了等等,我笑而不语,有些问题还不到详细解释的时候。一首叙事民歌,能高度浓缩地书写出一段传奇故事,我更多希望孩子能感受到那种朗朗上口的韵律美,以及这背后折射出来的女性独立精神。
在中国古代,女性的定位是很受限的,常被灌输不可以做什么,少有文学作品探讨女孩子可以做什么。花木兰是否真有此人,文学界一直没有定论,但有一些东西是确定的,比如《木兰辞》让我读到了一重探讨女性无限可能性的勇气。我用孩子能听懂的话来引导她,女性可以做很多事,不要因为自己是女孩子,就觉得自己哪里比别人弱,花木兰只是一个缩影,古往今来,世上很多伟大的女科学家,女医生,女军人,她们有自己的梦想,她们铸就荣光。我还告诉孩子,木兰其实最幸运的地方,在于她有一个真正爱她、包容她的家庭,我们对你也是一样。
故事机里的《木兰辞》不断穿插童声诵读和对话式广播剧,做得十分精致,让我看到了很多人在优秀文化传承工作上做出的巨大努力。死记硬背又怎么会让孩子爱上迷人的诗词呢?身临其境地感受诗词背后的故事才是正确的启蒙方向。回想起我还小的时候,我的父母也给予了我足够的教育和陪伴,那时候我妈妈不管再怎么忙,每天晚上一定会给我读故事,直到我大了识字为止。我想起有人说过,母爱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共读《木兰辞》的时光让我们彼此把木兰的故事学透,这对于我而言同样也是一段美好的成长回忆,他日当我想起我们坐在一起读书的时光,那将多么令人怀念。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当年幼的孩子站在全家面前,大方背诵《木兰辞》全文的一瞬间,稚嫩的嗓音咏唱出乐府诗独特的抑扬顿挫,我欣慰地发现父母对孩子的爱意,孩子对我们的信任,轮回往复,生生不息。(新疆公司榆树岭煤矿 于楠)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农发行桐梓县支行与桐梓县人民政府 开展政银企交流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