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产 业 >> 浏览文章

科技赋能绿色转型 打造行业节能降碳新标杆

2025-10-30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当前,我国正处在决胜“十四五”收官攻坚、布局“十五五”发展新篇的关键交汇期。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持续驱动下,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日益加快。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大理复烤厂(以下简称“大理复烤厂”)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以科技装备现代化为抓手,围绕打叶复烤生产全流程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制造解决方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技术攻坚:四大核心工艺突破,科技装备夯实绿色根基

大理复烤厂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聚焦预处理、叶梗分离、复烤干燥等高能耗、低效率工序,全力推进科技装备现代化升级。通过组建跨学科研发团队,深化“产学研”合作,实现四大关键技术突破。

在预处理工序,针对传统真空回潮机耗能高的问题,大理复烤厂研发出更经济高效的“复合式机械抽真空系统”替代原有的“三级四泵蒸汽抽真空系统”,吨原烟能耗较原设备下降70%以上。

面对传统HSS型风分系统风选效率低、能耗大的难题,大理复烤厂运用FLUENT仿真软件构建气流场模型,通过优化导流板结构均匀风场分布,增大落料器及网鼓直径增加透风面积,采用高透风率输送网带改良风分仓设计等系列举措,有效降低了风分器风阻,提升了风分效率。优化后风分器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风机能耗下降约40%。此项成果已在楚雄、麒麟等复烤厂推广应用。”

面对传统偏心传动装置故障频发、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大理复烤厂创新研发电磁驱动系统,实现振动频率无级调节。改造后,叶梗分离工序振动输送筛分机驱动总功率从69千瓦下降至18.9千瓦,设备能耗下降68.5%,电磁驱动装置实现免维护运行,年度维修费用下降约8.5万元。相关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大理复烤厂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电磁驱动振动输送筛分机》。供图/吴磊

此外,团队采用高温排潮热风余热回收技术,设计“气能热泵+风管引风”双模式余热回收系统,将排潮气体热能转化为生产用热源,日均减少蒸汽耗量约6吨,系统运行仅增加电耗约720千瓦时。该技术已在文山复烤厂推广应用,为行业推进科技装备现代化提供了示范。

大理复烤厂干燥后段高温排潮空气回补利用装置现场图。供图/吴磊

绿色实践:全流程系统优化,科技装备引领绿色制造潮流

大理复烤厂不仅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更通过系统集成与工艺优化,依托科技装备现代化构建覆盖生产全流程的绿色制造体系。在节能回潮工艺方面,基于对干燥后片烟回潮基理深入研究,采用动态调控汽水混合比例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打破传统“强加湿-强排潮”的高能耗循环,回潮区平均蒸汽耗用量从2.7吨/小时下降至0.75吨/小时,降幅达72%以上。同时,搭建集成设备运行数据与能耗监测系统的现代化科技平台,实现能耗异常实时预警,推动全员参与节能管理。大理复烤厂成功实现从“能耗大户”到“绿色典范”的转型,为全产业链绿色转型提供了可操作的“大理方案”,也彰显了科技装备现代化在行业标准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示范引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科技装备现代化成果丰硕

经过“十四五”期间的探索实践,大理复烤厂在节能降碳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吨片烟生产能耗从“十四五”初期的134.35千克标准煤/吨,降至2024烤季的70.23千克标准煤/吨,降幅达47.73%,优于行业先进值36.15%。“十四五”期间累计实现经济效益1159万元,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在生态效益方面,通过技术改造与工艺优化,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34吨,为区域碳减排作出积极贡献。创新成果获行业高度认可。截至目前,大理复烤厂已申报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7件,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发表学术论文2篇,其中《新型绿色低碳抽真空技术的应用》荣获中国设备管理大会主题论文二等奖。在技术推广层面,大理复烤厂形成的节能降碳技术体系已在多家复烤厂推广应用,形成“技术突破-标准输出-行业共享”的良性发展模式,充分体现国有企业在推动科技装备现代化、引领产业绿色转型中的示范作用。

“科技创新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由之路。”面对节能降碳的长期挑战,大理复烤厂已迈出坚实步伐。面向未来,大理复烤厂将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科技装备现代化。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应用清洁能源、研发绿色生产技术等措施,不断挖掘节能降碳潜力,从单点设备升级转向全流程优化,实现生产链条协同降碳。同时,大理复烤厂还将积极探索“零碳工厂”建设路径,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技术方案与管理经验,以绿色科技与创新实践的深度融合,书写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践智慧。

(文/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大理复烤厂 杨萩雯 吴磊)


0
上一篇: “一中心”筑基 “三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