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宽城满族自治县小彭杖子村,鸡舍中家禽欢叫,猪圈、羊圈里处处是村民们精心饲养的身影。家庭养殖,这个依托于农户家庭单元的产业形式,形成了多点开花、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正成为一股蓬勃兴起的振兴力量,为村民们铺就坚实的致富路。
芦花鸡“唱”开“富贵花”
山坡上,回村创业的曾文在自家的宅基地围上铁网、盖起鸡舍,饲养着近千只芦花鸡。“几年前我们两口子在外面打工不顺利,宽城县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给我们介绍国家的惠民政策,鼓励我们借助山地地形优势饲养芦花鸡,一只鸡国家还补贴10块钱,这两年收入一直不错。”曾文说道,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她的鸡舍不仅产蛋稳定,还能够实现鸡苗的自主孵化,产出的鸡蛋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图为曾文在鸡舍中忙碌的身影
然而,曾文最近遇到了一些麻烦事。“芦花鸡的产蛋期一般在两年左右,我最开始养的这批芦花鸡已经有三年了,从6个多月开始产蛋到现在正好是两年多,现在我只能想办法处理着卖了。”大量芦花鸡的产蛋年限到头,导致曾文的鸡舍产蛋量大大降低,成鸡的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整体收入几近入不敷出。
不仅如此,在本就困难的情况下,曾文的鸡舍又遭受了野山狸的“袭击”。“一天早上我去喂鸡,发现地上躺了一大片雏鸡,身上挺大个血口子,都是让山狸子咬死的,我数了数差不多有两百多只,好不容易等到这些鸡快要下蛋了,又遇到这种事。”讲到这里,一向刚强的曾文眼中也泛起了泪光。
为了解决曾文的“燃眉之急”,驻村工作队一边安慰她重拾信心,一边又帮她找成鸡的销售出路。“芦花鸡的营养价值很高,这种山地喂养的饲养方式让鸡肉的口感更加紧实,宣传出去其实是不愁卖的。”第一书记李海涛说道,从发动身边人开始,驻村工作队帮助曾文在朋友圈里做宣传,尝过她家鸡肉的人都赞不绝口,积攒了不少回头客,一家当地企业的老总一次就买了几十只,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成鸡的销路打开了,鸡舍又开始重新盈利了。
“从开始创业到现在,每次遇到困难驻村工作队都来帮我解决,有了他们在身后,我心里特别有底气。”曾文说道,有了销售成鸡的资金,她准备再去基地引进几百只芦花雏鸡,相信之后的日子定然会“繁花似锦”。
养好“猪崽子”鼓起“钱袋子”
“李书记,我们家母猪下小猪仔了,瞅着可稀罕人了,你快来看!”一天晌午,村里的养猪户马君萍兴高采烈的跑到驻村办公室,向第一书记李海涛诉说着这桩喜事。
图为马君萍在给小猪仔喂食
马君萍从前是小彭杖子村的贫困户之一,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鼓励和帮助下,她在自家的院子里盖起了猪圈,肥猪、母猪养了十几头。“驻村工作队看我们家困难,给我讲国家的政策,说现在养猪给的补助挺多的,一头肥猪补600块钱,母猪能补1500块,小猪仔也有600块,我觉着我应该能行。”说干就干,马君萍很快就把猪圈张罗了起来,从起先的生猪养殖,到后来引入种猪繁育小猪仔,两三年的时间就将猪圈打理得有模有样。
“养猪也不是件容易事,一开始的时候也遇到过很多麻烦,比如肥猪引进了好几个月,光吃食不长肉,我就奇怪这食怎么都白吃了。”为了解决困扰马君萍的问题,驻村工作队带着她去了县里专业的生猪养殖厂。厂里的专家告诉马君萍,养猪的饲料也要营养均衡、合理搭配,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缺一不可,必要时还可以添加益生菌来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从此以后,她就积极向养猪大户学习经验,认真参加县里、乡里组织的各类培训,从猪圈卫生消杀到猪的喂养培育,不断积累养殖技术,在养猪上下足了功夫,如今已然成为了一个养猪“能手”。
图为街坊四邻在马君萍家其乐融融地包着粘豆包
“现在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腰包鼓了,没事就在家里做点好吃的,让街坊四邻都来家里热闹热闹。”马君萍开心地说道,不仅如此,来向她请教养猪经验的人也越来越多,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也能让身边的人有所受益,马君萍的心中无比自豪与满足。
往昔寂静的小山村,如今鸡声阵阵、猪羊成群。在家庭养殖的致富路上,一户户家庭用勤劳的双手,在自家小院里编制着希望的画卷。未来,宽城县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将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家庭养殖模式的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让家庭养殖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风景线,让广大村民在养殖事业中收获富足、和谐、美好的新生活。(文、图/冀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