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产经 >> 浏览文章

湖南邵阳:一根金扁担,烟稻挑两头——邵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推动粮烟融合发展工作纪实

2025-05-29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心系“国之大者”,服务粮食安全。“十四五”以来,邵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重农抓粮、乡村振兴的大格局中,因地制宜处理好“基本烟田与基本农田、烟叶产业与粮经作物、烟农增收与乡村振兴”三方面关系,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统筹推进“烟田共建、设施共享、主体共育、技术共构、产业共融”,拓展粮烟共生模式,做优产业综合体,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绘就了“一片稻香一片烟、黄金穗儿黄金叶”乡村振兴美景。

“烟稻轮作、粮烟双收”成为邵阳烟区广泛共识

经春入夏,烟叶移栽陆续结束,烟叶生产接茬推进,烟田逐渐披上“新绿”。站在邵阳县金称市镇石马育苗工场,一眼望去,金马粮烟融合发展产业综合体千亩烟田,阡陌纵横,一垄垄错落有致的烟叶迎风摇曳,与远处整齐排列的烟叶烘烤工场交相辉映。

(邵阳县金马粮烟融合发展产业综合体)

烟田里,烟农陈伍军用手轻轻抚摸着烟苗,眼角笑出深深的沟壑:“过去的撂荒地如今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啦!去年这里的一亩田,烤烟收了五千多,晚稻又打了千斤粮,这烟稻轮作真像金扁担挑两头!”

这片承载着丰收希望的田野,曾是东一块西一块的“巴掌田”“零星地”,如今变成了地连片、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宜机化的高标准良田。这背后得益于当地烟草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的通力合作,大力推进土地集中流转、烟田高标准建设,让小田改大田、坡地改梯田。

“前烟后稻、良性循环、共生共赢”,已成为邵阳烟区的共识和行动。近年来,邵阳烟草立足“三农”工作大局,找准粮烟互促结合点,构建“一亩田、三担烟、千斤粮、万元钱”高质高效高端烟稻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凝聚粮烟协同发展思想共识、推动合力。邵阳烟区党委政府和涉农涉烟部门认识到,抓粮烟融合发展既是稳定粮食生产的有力抓手,又是发挥烟叶产业优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烟稻轮作能实现粮烟双优。随着有关政策和举措陆续出台,全市烟后稻种植比例稳定在93%以上。

邵阳市委、市政府把“烟叶双增”工程作为全市农业产业“七大工程”,纳入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提升行动”,将“烟稻轮作”产业发展模式纳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行动,市农业农村局、烟草专卖局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烟叶生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今年3月,邵阳市委、市政府又将“持续巩固烟稻轮作耕作制度,打造粮烟双优复合产业带”写入一号文件,为粮烟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在基本烟田保护上,制定《邵阳市基本烟田规划建设与保护实施方案》,10万亩基本烟田以“长期保护”之名纳入耕地保护规划和国土空间“一张图”,与水稻生产功能区重叠率达95%。在烟田流转上,出台《关于支持烟叶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建立土地流转平台,安排专项奖补资金对流转烟田5年以上、流转面积500亩以上的进行支持。在项目配套上,烟草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达成“烟田就是高标准农田”共识,将烟稻轮作区优先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范围和国家新一轮建设规划。

除此之外,当地气象部门构筑保烟护农“第一道防线”,电力公司推进“不因用电故障烤坏一烤烟”用电保障机制,承保机构开通“理赔直通车”,应赔尽赔、应赔快赔,商业银行开辟“烟农贷”绿色通道,成为邵阳各烟稻产区防灾减灾、保障生产的重要法宝。

“粮烟双优、产业共进”打造现代农业融合样板

走进新宁县安山乡车头粮烟融合发展产业综合体,微型气象站、虫情监测仪、轨道运输机等设备星罗棋布,植保无人机低空掠过。田埂边,烟农们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崭新的单轨运输机像一辆“小火车”,沿着铺设好的轨道穿梭于田间地头。

“以往需要多人肩挑手扛的重活,现在有了这个单轨运输机,做农活方便多了,省时省力,种烟是越来越轻松了。”烟农李万辉感触很深。

这份轻松,源于邵阳烟草持续推进“一融五化”,让烟区百姓挑上了现代农业的“金扁担”。“一融五化”是指粮烟融合式发展,机械化作业、数字化转型、绿色化生产、现代化流通、精益化管理。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解决好粮烟融合发展问题,既要在政策上发力,也要在科技上给力。邵阳烟草着力研发推广丘陵山地适用机型,探索烟田微物流系统建设,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机艺田服”协同发力,全力构建烟草农业机械化生产系统,烟区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获得全国人大代表吴继发的多次点赞。研发的打凼施肥一体机和自走式开沟培土机成本低、操作简单、轻便适用,可谓烟农的“贴心小棉袄”。

(烟草行业援建的隆回县东风水库)

他们投资1.21亿元援建隆回县西洋江镇东风水库,受益农田面积6万余亩,为当地群众引来幸福水、致富水,为群众生产生活、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注入“源源”水动力,浸润“浓浓”烟草情。

“过去种烟靠经验,现在种烟靠数据!”在隆回县周旺镇清水村,烟农范立红轻点手机屏幕,通过“叶源宝庆”智慧烟田平台,他不但可以查看烟田状况和气象、病虫预警,还能一键购买肥料物资、预约烟叶分级和交售服务。智慧烟田、智慧植保、一站式服务,一部手机“装”起田间大小事,让烟农种烟更轻松、更省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邵阳烟草推进“回收一张膜、施好两袋肥、放飞四只虫、升级千座房”绿色生产实践,打造烟稻融合绿色防控综合治理示范区,努力提高烟区农业发展“含绿量”。他们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支持合作社建设2家烟用有机肥加工厂,全面推广高碳基烟用有机肥,禁止使用套餐以外的化学肥料,扎实推进翻耕旋耕起垄三段式作业,不仅改善了土壤微生态,抑制土传病害,破解困扰当地多年的土壤板结难题,还为农业面源环境治理提供了有效支撑。

不仅如此,他们还联合高等院校、农业农村部门、本土粮食龙头企业,组建烟稻技术专班,聚焦粮烟共生关键技术,建立生产技术标准,加强粮烟品种选配、土壤保育、一体平衡施肥等重点技术的研发与攻关,充分挖掘土地、种子、肥料、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增产潜力;推广丰产性好、结实率高、生育期适配的优质水稻品种野香优系列,发掘更优的适宜烟后稻品种,确保茬口衔接顺畅,粮烟双优双稳;组建技术服务团队,联合开展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粮烟种植技术培训,增强烟农烟后作物综合管理能力。

邵阳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让一系列现代农业生产元素植入大农业生产,在烟区村村镇镇、角角落落生根发芽,为烟叶生产提质增效、推动粮食增产装上了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示范样板。

“粮烟融合、联农带农”擦亮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绿满田畴,生机盎然。烟苗们刚在田间地头安了“新家”,育苗工场却又迎来了新的“住户”。一株株水稻苗长势喜人,带来丰收的希望。隆回县岩口镇新坪村育苗专业户文日良说:“一棚多用、错季上岗、四季生金,等早稻秧苗出棚,再种一些瓜果、蔬菜,一年的收成就有了基本保障。”

一季烟叶,一季粮蔬;地尽其用,多业共融。在隆回县张家铺“香甜醇”典型浓香烟叶定向开发区,一年四季土地不闲,烟稻菜多元轮作,烘烤工场、农机配套等基础设施共用共享,“烟叶+非烟”双合同、双订单、双保险生产,粮烟发展“无缝衔接,有效融合”,唱出“月月有活干、四季有钱赚”的幸福歌。

这是邵阳烟区探索三产融合的一个鲜活注脚。邵阳烟草坚持“烟田即粮田、烟农即粮农、烟机即农机、烟技即农技”基本思路,致力于把烟区产业综合体打造为“粮烟协同、三产融合、多业共生、联农带农”的创新平台,实现“种粮保安全、种烟稳收益、多元促增收”。

(新宁县安山乡车头粮烟融合发展产业综合体)

距岩口镇90公里的新宁县安山车头粮烟融合发展产业综合体,格桑花、紫云英花开如毯,波斯菊、向日葵随风摇曳,令人“眼花缭乱”。安山车头“烟稻公园”呈现“春看耕耘、夏看绿田、秋看金色浪、冬看田园雪”文旅胜景,作为当地网红打卡地频频“出圈”,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不远处,稻米加工厂机器轰鸣。经过色选、抛光、真空包装的“香源宝庆”烟后稻生态米,正通过“湘村636”终端平台和“邵阳红”出货仓出村进城。厂长李小红介绍:“我们烟后稻米口感软糯、营养丰富,建立从种子到筷子的全程追溯体系,每包米都能查到生长日志,在‘636’平台上线后供不应求,让我从烟田里再赚了一桶金,发展烟稻产业的信心越来越足。”

烟田铺就致富路,粮仓筑稳民生基。未来,邵阳烟草将统筹做好资源要素整合、产业配套融合、运行机制配合、市场渠道聚合,全方位推动“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烟粮轮作、一体发展”,不断巩固拓展烟叶稳粮食、守耕地、保生态、促增收的重要成果,全力绘就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壮丽画卷。(唐涛


0
上一篇: 岳阳临湘:服务监管“双驱动”转出为民“推动力”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