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产 经 >> 浏览文章

残臂托举“金叶梦”,烟香里的自强路

2025-06-13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春寒未散的清晨,有一个身影已经站在烟田里,用本子记录着烟叶的情况。他就是河伯乡杨田村烟农——易田青。这已是他种烟的第十个年头,平时他总是沉默不语,但说到种烟,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侃侃而谈自己种烟的经验,要怎么才能把烟种好、烤好。

命运重击后萌芽的希望

二十多年前,易田青在工厂操作冲压机时,机器突然失控,左手来不及抽离,瞬间被卷入冰冷的机械齿轮中,鲜血染红了操作台,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惊动了整个车间。当他在医院醒来时,看不见的左掌,割裂了他对生活的全部期待。更令人心寒的是,工厂以“操作不当”为由拒绝赔偿,巨额医疗费让本就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

转机出现在2016年,邵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技术员隆准从同村的烟农处听说了他的故事,回到公司后向领导反映此事,正逢当时的烟农帮扶行动,帮扶队带上慰问品敲开了易田青家的门:“易大哥,听说你以前在工厂干过,这动手能力种烟正合适。你也不要担心,有任何困难随时跟我们说,我们烟站的技术员都是大小伙子,随叫随到。”

易田青清晰的记得开门时那一瞬间自己的感受:“当时开门的时候他们说要来帮我,真的是感觉天都亮了。”他自述,“因为那时候断手又欠债,到处钻营过,还是不晓得这个日子该怎么过好,想着家里人才坚持没放弃。”回想起以前看到的种烟户家里的白瓷砖楼房,他决定再次大胆一试。

 

(易田青与烟叶技术员在田间)

向下扎根时单手的力量

还好这次尝试不是孤军奋战,烟草公司一直跟进着易田青的种植进度,主动上门宣讲指导,从土壤改良到病虫害防治,再到采收烘烤分级,手把手传授技术,还时常带他到地里进行观察,了解烟叶种植情况。虽然有烟草公司的帮助,但由于缺乏种烟经验,再加之身体的限制,导致第一年的亩产收入并不理想。烟叶技术员隆准看着他被磨出血泡的右臂,从未换过的鞋,轻轻拍了拍易田青的肩膀,安慰道:“易大哥,别担心。咱第一次种烟没有经验,我们慢慢学习如何种烟,我相信明年、后年亩产值一定会提高的。”

“烟叶生产一环扣一环,之前没种过,没有经验,亩产不高很正常。”在他看来烟叶种植是一门技术活,关键在于学习技术。

易田青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他主动参加培训,学习烟叶生产大田管理、采收烘烤、病虫害防治、精准施肥等关键技术。他将培训所学的知识技术运用实践,遇到困难虚心向烟叶技术员请教,认真做好笔记,整整一个本子都被写满了。偶尔还能看见他站在烟田里,手拿本子翻看记录。在技术员的技术指导和易田青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从2018年到2024年他所种植的烟田亩收入增长超过了一千四百元。

易田青看着田间长势正好的烟叶,哽咽道“我也没想到,原来我用一只手也可以扛起一个家。”

并肩同行共掘金烟密码

“我哪里是什么老师,其实我就是跟着烟草公司一步步干。平常都是他们照顾我,我也就是把我知道的分享给大家。”易田青听到夸奖不好意思地说。

随着烟田发展的不断向好,易田青成为河伯乡的技术标杆,不少烟农都向他咨询种植烟叶技巧,还时不时到他的烟田来学习。在田间地头,总能看见他与其他烟农交流烟叶种植的心得。他的笔记本也经常在烟农手中传阅,烟农们纷纷夸赞他,真是种烟的一把好手。他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周边的烟农,帮助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作为优秀职业烟农代表,多次在分享会上,向全县烟农分享自己的经验、主动为烟农答疑解惑。通过他的现身说法,让烟农们切切实实感受到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帮助烟农加强科学种烟意识,扭转“猛施肥”的思想。

左手手掌缺失的烟农易田青,用独手耕耘出一片“金叶”天地,诠释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他用他的亲身经历证明,残疾人并非“被帮扶者”,而是乡村振兴的积极参与者。他用将近十年的坚守,将烟叶铺成致富的黄金路。(通讯员 周子懿)


0
上一篇: 折翼向阳处 星火暖人间
下一篇:一粒糯米的“七十二变”:“小糯米”激活乡村振兴“大能量”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