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产 经 >> 浏览文章

“陶子姐”:25000公里的骑行新生

2025-06-27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2024年9月7日,2024年中国・衡山“九观湖”第二届环湖自行车赛的赛道上,已经充满了蓄势待发的骑行者,而在这几千人的选手中,有位面带微笑却镇定自如的参赛者与众不同——她是来自隔壁衡东县陶子烟酒商行的老板陶清媛,人称“陶子姐”,被骑友们笑称“骑行里最会开店的女老板”和“开店老板里最能骑行的骑手。”在日常的店铺经营之外,陶清媛用骑行的方式开启了她不一样的新生活。

店老板变女骑手——“骑行”的新鲜体验

(“陶子姐”在花海中)

回忆起最初的骑行,陶清媛很是激动,那是三年前,一个偶然的契机改变了陶子姐的生活轨迹。“那时候孩子去外地上大学,家里闲着一辆单车,我突然想,不如骑着出去转转。”陶清媛回忆,那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门”,日常受限于店铺的经营和家里的事务,基本没有时间出去。 

这一次,她在路上了,一个人骑着车朝向附近的村子,沿着洣水河畔,看稻田生长,看小溪流淌,听鸟叫蛙鸣,听风吹落叶,吹着带着泥土香气的风。“那一刻,真的觉得好久没有这样自由地呼吸过。”她慢慢发现,开车能到的地方,自行车也能到,但途中经过的每一寸土地,只有骑行的人才能真正体会。田埂边的小野花、林间穿梭的飞鸟、山坡上传来的犬吠声,一切都真实鲜活,不再只是“从车窗一闪而过的风景”。

就这样,在匆忙的生活中,一次特别的骑行体验,让陶清媛打破了日复一日的循环,她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新的生活体验,并开始爱上这种体验。骑行成为她拥抱生活的一种方式、一个出口。

女骑手变引领者——“骑路”的美好改变

(“陶子姐”和她的骑行队伍)

那一次之后,陶子姐就“上瘾”了。从起初的短途兜风,到后来深入乡村、跨镇骑行,她加入了本地的骑行圈子,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支队伍,因为热心积极也成为了队伍的副队长,同时她也积极号召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加入队伍。当有人犹豫推脱说“太累了”时,她总说:“刚开始骑的不是路,是心情。等你心打开了,再远的路你都想走。”

她的骑友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老师、卖菜的摊主和开修理厂的老板。“我们是不同的职业,但只要骑上单车,我们都一样,就是热爱骑行的人。”陶子姐笑着分享道,加入队伍后,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周末和假日大家一起“打野”——骑行、拍照、露营、做饭、夜谈,简单而纯粹。有人骑不动了,大家会一起停下休息;车子坏了,也会有人蹲下来帮忙修理;哪怕只是在乡间某条无名小路上歇脚,也能聊得像认识了几十年的老友。

三年的坚持,智能手表显示的骑行公里数已经超过25000公里。骑行带来的不仅是精神的自由,还有身体的变化。“以前站久一点都觉得累,做点家务就气喘。但现在整个人都轻快多了,肺活量好了,整天都不怎么累了。”陶清媛说,这不是健身房里几节操课可以带来的收获,而是自然里一呼一吸、一蹬一踏的真实改变。

女老板变带货姐——“骑遇”的乡味土货

(“陶子姐”在留守老人家中收购红薯粉)

陶清媛与骑行还有着不一样的缘分。她用三年的闲暇时间去骑行,去探索外面的世界,用车轮丈量出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也在乡村小路的探索中遇到了另一重惊喜。

在骑行前往乡镇乡村里的路中,她发现了传统而美味的乡味土货。在乡下,春天有春笋、笋干、藤茶、土鸡蛋,夏天有干豆角、干黄瓜皮、香瓜、猪血桃,秋天有板栗、干辣椒、黄贡椒,冬天有红薯粉皮、红薯片、菜干、腊鱼腊肉等等。他们的制作者往往都是一些年纪大的老人,不方便带到市集去销售。对待这些“被人忽略、没有市场”的乡土美味,陶子姐慢慢地进行收购,然后放在自己的店里销售,帮助乡里老人们增收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小店带来了新的营业增长点。

从最开始简单放在店里销售,到现在经常在抖音发布自己最新的“收土货”的视频,她的抖音平台粉丝超过了5000人。慢慢地,陶清媛的抖音平台也成了消费者购买土货的“信息一手渠道”。每次视频发出后,就会有“粉丝”食客到店询问购买,这些“古法制作”的乡味土货不时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骑行不只让陶子姐遇到了风景,也遇到了乡味土货。

在陶清媛置顶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张骑行的照片:一群人沿着蜿蜒乡道骑行,背景是黄昏的霞光、一地的落叶和远处的山峦。她在文字里写着:“生活不只是店里的四面墙,还有风和远方”。

陶清媛说,骑行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勇气——让人在重复中发现新鲜,在有限中找寻乐趣。她希望有更多像她一样平凡的人,敢于走出自己的“小店”,去看看世界的样子,去做那个一直被搁置的、想骑上车就出发的自己。阳雄灿


0
上一篇: 东北再担保公司成功发行首期公司债券
下一篇:湖南桂阳:一块田 一片叶 一个家——记围裙妈妈邓海燕的奋斗与坚守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