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潜江市龙湾镇寻湖村,风拂过稻浪时总会捎来一个温暖的名字——梁春明,村民们提起他,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真切的笑意,话语间满是沉甸甸的敬意。今年,是他与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的第十年,泛黄的驻村日志上,一行字迹被岁月浸润得愈发温润:“我用十年的光阴回答了驻村使命,也无愧一个党员的担当……”
寻湖村,曾是潜江市51个贫困村之一。因地势低洼常年受涝,它被村民无奈地唤作“水袋子”。过去,村民靠着种植水稻、大豆维持生计,收入来源单一。谁能想到,如今这里竟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龙虾产业示范村”。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离不开村民们的辛勤努力,更离不开潜江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第一书记梁春明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破冰之旅:用脚步绘就“民情地图”
盛夏时节的寻湖村,刷黑道路如墨带般整齐铺开,两旁草木生机勃勃,像泼洒在乡野间的绿颜料,一栋栋小楼在绿荫中错落有致,一幅和美乡村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但十年前的寻湖村,却还是另一番景象。2015年10月,27岁的梁春明初到这里时,迎接他的不是热情的笑脸,而是村民们眼中藏不住的怀疑。“学生气这么重,能搞定农村这些杂事吗?”“烟草来的人,能懂种田的门道?”面对这些质疑,梁春明没有急于辩解,而是默默背上装满村情表的帆布包,像一颗饱满的种子,悄悄扎进了这片土地,开始了他的“敲门行动”。
(梁春明为村民宣讲政策)
“那时候每天至少要走几万步,笔记本都记满了好几本。”梁春明翻开一本边角磨损的笔记本,纸页间仿佛还留着淡淡的泥土气息,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村里的大小事:周超发家的土坯房承重墙裂了缝;李宜龙家的稻田地势低洼容易积水;村东头的灌溉渠年久失修……仅仅三个月时间,他走遍了寻湖村的每一个角落,手绘出一张详细的“民情地图”。
村东头的周超发至今还记得梁春明第一次到他家时的情景。“当时我那房子破得不成样子,承重墙裂了老大的缝,全靠几根柱子撑着,下雨天整夜睡不着觉,就怕房子塌下来。”周超感慨地发说,“梁书记来了之后,跑前跑后帮我申请危房改造补贴,现在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
(寻湖村街景)
梁春明用脚步丈量与村民之间的距离,用真诚一点点焐热大家的心。信任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的过程。渐渐地,村民们开始主动找他拉家常、说心事。“梁书记,你给我分析分析这个事。”成了村民们的口头禅。而梁春明总是耐心倾听,对村民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那些曾被质疑的“学生气”,早已在日复一日的走家串户中,化为村民口中亲切的“贴心人”。
破局之战:以实干书写“产业答卷”
“轰隆——”一辆满载小龙虾的货车驶过知音路,1组村民宋开发站在车旁,看着工人将最后一筐小龙虾装上车,眼角的笑纹挤成了花:“以前20亩虾稻田的收成,全靠人力三轮车一趟趟拉,累得直不起腰;现在路修通了,货车能直接开到田头,效率翻了十倍都不止!”
(寻湖村全景图)
站在如今宽阔平整的知音路上,梁春明的思绪不禁回到了十年前。“那时候从路口到村里,短短几里路,开车能走半小时。”他说,“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是村里交通的真实写照,连运送农资的拖拉机都得在泥里‘打滚’。”
基础设施薄弱,成了制约寻湖村发展的最大瓶颈。这一切,梁春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给村两委出谋划策,多方争取修路资金。为了让修路方案更贴合村民的实际需求,他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开“板凳会”,反复修改方案,最终建成了7条总长16000米的知音路。路修好了,产业发展的基础也夯实了,老百姓水产养殖信心也像春天的秧苗,一个劲地往上蹿。
在寻湖村,有一座不起眼却意义重大的水闸——知音闸。这座由梁春明牵头修建的水利设施,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默默伫立在万福河畔,保护着800亩虾稻田保水排涝,让80多户村民受益。“没有知音闸的时候,外面的万福河一涨水就倒灌,我们辛辛苦苦养的虾、种的稻就全完了,一年的指望都成了泡影。。”提起知音闸,村民们的感激之情如河水般溢于言表。
2023年春耕期间,梁春明一边组织人员对两条长约2300米的生产河道进行全面清淤疏通,一边带领驻村工作队发动河渠沿线群众参与其中,倡导大家各自清理自家门前的水域。铁锹碰撞淤泥的声响里,不仅保障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更在潜移默化中播下了村民“护水”的意识,让大家明白“河道清了,受益的是自己”。
如今的寻湖村,早已摆脱了贫困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龙虾产业示范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超过了2万元,日子过得像盛夏的小龙虾,红红火火,越来越有奔头。
突围之路:用文明绘就乡村的底色
“一条乡道过城街,万户相连传厚德……”在寻湖村的文化活动中心,村民李家知正在吟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回寻湖村有得》。字里行间,流淌的都是如今寻湖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的美好生活。
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跟上。梁春明深知这一点,他积极组织市诗词楹联学会走进寻湖村开展文化活动;他还牵线搭桥,让寻湖村成为市局(公司)开展志愿服务的“主阵地”,接续开展了普法宣传、庆六一关爱儿童、书籍捐赠、村庄清洁、义务植树等系列活动,让文明新风在村里落地生根,像春雨般滋润着每一寸土地。
(潜江市局(公司)志愿服务队到寻湖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10组村民张忠强是村里“清洁家园行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梁书记的带动下,我们都明白,村子是大家的家,得靠每个人来爱护。”张忠强笑着说,“现在村里干干净净的,路边种着花,空气都带着甜味,住得舒心,心情也跟着像花儿一样舒畅。”
寻湖村党支部书记彭书龙这样评价梁春明:“他的工作作风就是实打实的走访入户,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村民有需要,说走就走。”正是这种务实担当的工作态度,帮助寻湖村宜居宜业。
十年前那个背着帆布包的青涩青年,如今已是两鬓微霜,但眼神依旧明亮清澈——就像寻湖村夜晚亮起的路灯,执着地照亮着乡村振兴的路。这束光里,有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像永不熄灭的火种,承载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在寻湖村奋斗十年,看着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再苦再累都值了!”梁春明抚摸着胸前鲜红的党徽,语气坚定地说,“只要村民需要、组织信任,我就会一直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作者:黄丹 扈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