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分!”当这个令人振奋的数字定格在电脑屏幕上,查分现场瞬间被喜悦的泪水与欢呼淹没。一位身着校服的男孩与身旁的廖立志紧紧相拥,激动得说不出话。多年寒窗,金榜题名,这闪亮成绩单的背后,当地烟草公司机关第四支部书记廖立志及其支部7名党员沉甸甸的承诺与亲人般的温暖陪伴。
故事从三年前开始
(学习中的帮扶对象)
三年前,一名品学兼优的少年正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因7岁父母离异,初中父亲去世,他在求学路上布满荆棘,在人生未来的道路上昏暗迷茫。
该支部了解到其情况后,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廖立志回忆道:“当时组织大家召开党员会议,谈到这件事的时候,大家都是你一言我一语的出谋划策。”全体党员一致决议:全额承担该学生高中三年的全部学杂费及基本生活费,并郑重承诺:“安心读书,我们就是你坚强的后盾!”
这份承诺,远不止于经济支持,也是当地烟草公司作为国企,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责任与担当。
每逢换季时节,党员们会提前送来合身的衣物和保暖用品;传统节日上,热腾腾的粽子和月饼总会准时出现在孩子桌上;寒冬腊月,支部委员自己织的围巾和厚实盖在了孩子的身上。
“高中三年是最关键的三年,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帮助这个孩子!”这句话成了党支部行动指南,党员们自发轮流送来牛奶、水果,确保孩子健康成长,一本本精心挑选的书籍、一次次促膝长谈的鼓励、一个个嘘寒问暖的电话……这些日常点滴,如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江河,驱散了贫困带来的寒意,让孩子感受到党组织的深切关爱和家一般的归属感。
心欣相伴梦终圆
(查分记录)
6月24日晚,高考查分系统开放前,小小的房间里早已坐满了人。廖立志带来了象征“高中”的粽子,几位熟悉的党员叔叔阿姨带来了孩子平时爱吃的水果和点心,大家围坐在一起,用轻松的聊天缓解着紧张气氛。他们不谈成绩,只关心孩子这段时间是否吃得好、睡得香,分享着三年来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这份家人般的守候,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604分!”的成绩赫然出现在屏幕上,房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男孩的泪水夺眶而出,他第一时间转身,向三年来如亲人般无微不至照顾他的“家人们”深深鞠躬。这一刻,分数已不仅是个人努力的证明,更是组织关怀与个人奋斗交织出的最美果实。他的“成绩单”背后代表的是千余日夜党徽闪耀的护航印记,从生活物资的及时补给,到心理防线的温情加固,每一个数字背后,都镌刻着党旗映照下的温暖注脚。这份答卷,不仅丈量着一个少年从青涩到坚毅的成长轨迹,更书写着一个政党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的初心使命。
星火承继向光行
(看望困难学生)
令人动容的是,在收获喜讯的第二天,这名学生跟随支部党员一起去看望另一位困难学生小林。
在交流过程中,他真诚地分享自己的经历:“不要怕困难,有这么多关心我们的叔叔阿姨在,只管一心学习,努力向前,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他郑重地将自己使用过的、记录着奋斗点滴的笔记本交到手中小林。扉页上是他新写下的话语:“党给予我温暖,我将传递这束光”。这份朴素的感恩与承诺,正是党员无私关怀结出的最美心灵之花。
如今,在支部搭建的“爱心驿站”平台上,这名准大学生已经认领了成为“成长伙伴”的志愿岗位。他计划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学习经验,为更小的学弟学妹们提供精神鼓励和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份爱的循环,正是教育帮扶最深远的意义所在。
红脉深耕照红心
(廖立志及其夫人为资助学生送嫁)
对小林的帮扶只是系统性教育关怀工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廖立志为多名家境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持续帮扶。前段时间他与夫人到河南参加了资助学生的婚礼,并坐在女方父母的座位上接受了新人的敬茶。有的学生已经成功当上了救死扶伤的医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依然心心念念着“书记爸爸”手上的腱鞘炎,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为他寻来各种“特效药”;有的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了困惑和迷茫,依然打电话给他听取他的人生建议。
帮扶的目光更投向了未来,这名同学坚定地选择报考军校,并已经通过了军检,他动情地说:“党和国家养育我长大,培养我成人,我要保卫她。”——这朴素的理想,正是无私奉献精神最动人的传承。
看着这位曾经需要被守护的少年,如今已能自信地传递温暖与力量,廖立志在笔记本上深情写下:“党的关怀不仅是物质的帮扶,更是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引领。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学业,更是一份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何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