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湖南临澧县太浮镇王化村,如同徜徉在一幅山清水秀村美的“幸福画卷”。作为曾经的省级贫困村,自从常德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以来,村党总支副书记张业建带领村民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守正创新,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的新路子。
烤烟种植的“引路者”
(张业建指导烟农打顶 裴隆摄)
王化村产业基础薄弱,为此村支两委想尽各种办法发动、鼓励村民种植烤烟,但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烤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烟农收益难以稳定,收入也始终起不来。
就在大家望“烟”兴叹的时候,常德市局(公司)乡村振兴工作队和县局(分公司)入驻帮扶,如同及时雨提振了村民的信心。张业建作为“铁杆”烟农,主动挺膺担当,积极示范引领,联合村支两委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各种困难。农田资源不够,他就在县农业农村局和烟草部门的指导下,因地制宜推广尝试烟稻轮作耕种方式,化解种烟土地资源紧张难题;资金不足,他主动对接当地银行,帮助村民申请农业帮扶贷款;烟叶种植风险偏大,他协助县局烟草站开办技术夜校,加强烟农培训,制定并落实个性化培训方案提高烟农种植技术,指导烟农严格按照技术手册进行农事操作;同时,他还组织烟农参与财政和烟草部门烤烟种植保险,打消村民顾虑。在他的努力下,王化村烤烟生产得到稳步发展,仅2024年全村烟农户均收入就有23万元左右。
“烤烟种植还帮助全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就业,农忙的时候有一两百人参与农事生产,每天都能领到工资,村民们既能顾家又有稳定收入,钱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王化村党总支书记杨小平介绍道。
多元产业的“新农人”
(王化村烟稻轮作示范区 胡伟摄)
得益于市县两级烟草部门的大力扶持,王化村烤烟生产逐渐形成规模后,张业建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乡村“能人”的作用,牵头村支两委,瞄准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目标,全力落实烟草行业配套政策措施,加速推进烟叶“1+N”产业综合体建设,探索推广烟田共建、设施共享、主体共培、技术共构、产业共融的种植模式,在全村构建起“烟田即粮田、烟农稳粮农、烟业促稻业”的发展格局。为了让政策惠及更多烟农,他又迅速成立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多元产业,让全村烟农成为集瓜、果、粮于一身的“新农人”。
王化村荒山众多,多年闲置。张业建便主动承包100多亩荒山,带领村民种植柑橘、水蜜桃等水果。同期在新栽种的果苗间套种西瓜,第一年就收获优质西瓜26万斤,实现毛收入16万元。果树苗经过三至四年精心陪护后就能成年挂果,也将是一笔可观收入。此外,张业建积极组织村民利用烤烟育苗大棚种植瓜果蔬菜,抢抓时令提前上市销售,想方设法促进村民增收。
烟叶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大。在每年烟叶烘烤季节,张业建将全村留守妇女老人组织起来成立服务队,接受烟草部门专业培训,为烟农提供劳务服务,增加村民务工收入。待烤烟采收完毕,他又第一时间组织烟农翻耕烟田及时种上晚稻。为了拓宽优质大米销路,在寻求到市水稻种植协会的支持后,张业建创办家庭农场,注册“王化桥”常德香米品牌,带领村民销售“富硒”特色烟稻大米,持续夯实致富底盘。
基层治理的“实干家”
(王化村美丽乡村建设安装太阳能路灯 胡伟摄)
如今的王化村,乡间道路平坦宽敞、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绿树红花婆娑摇曳,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的和美景象。
但回想起刚开始建设美丽乡村时的不易,张业建五味杂陈。“那时候,村民们热情不高、参与度不足,村里的环境卫生不太理想。”深知绿水青山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张业建迎难而上,多次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户主会积极宣传发动,分配环境卫生责任区到户到人,落实监管与督促机制。遇上不愿配合的村民,他利用晚上时间,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宣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村支两委和他深入细致的工作,王化村齐心协力,卫生环境焕然一新。
依托产业发展,现在的王化村环境美、乡风新、生活富,成立有村集体参股的食品加工公司、电子商务公司,实现了农副产品产销运一条龙,极大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2024年,王化村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常德市人居环境“十佳”村。谈起未来愿景,张业建坚定而自信地表示:“职责所在,尽己所能,希望帮助越来越多返乡逐梦的年轻人建设家乡、振兴乡村!”(祝利 曾思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