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得益于钾肥行业价格上涨、公司氯化钾产销量双升,叠加老挝税收优惠政策的持续赋能,8月27日晚,亚钾国际披露了一份超预期的半年报。这份亮眼业绩的背后,不仅是钾肥行业复苏的红利,更彰显出其在国际钾肥梯队中的竞争力跃升。作为我国境外规模化布局钾肥的龙头企业,亚钾国际正通过产能扩张、运营优化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为支撑,逐步从国际钾肥市场的“追随者”向具备区域话语权的“市场主导者”稳步迈进。
业绩亮眼:盈利规模与产销量双升,凸显成长韧性
2025 年上半年,亚钾国际聚焦产能释放、持续优化成本结构,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同步高增长,业绩呈现“量价齐升驱动营收扩容,成本优化助推利润增厚”的鲜明特征,较行业同期表现优异。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行业的价格上涨,也得益于公司持续扎实推进生产建设,积极争取老挝一揽子税收优惠政策落地实施。
从核心经营数据来看,亚钾国际营收与盈利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达25.22亿,同比增长48.54%;从盈利端来看,公司毛利率提升至57.5%的水平,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8.5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68亿元实现219.48% 的激增。此外,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上升到8.32亿元,同比增长218.65%。
从产销量来看,上半年公司老挝基地氯化钾选厂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产量达101.41万吨,同比增长20%,销售量增至104.54万吨,同比增长21.42%,产销量均双双刷新半年度历史记录,为营收规模扩张提供了坚实的“量”支撑。
在成本管控与费用优化层面,亚钾国际上半年展现出高质量的管理运营水平。一方面,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设备运转效率,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下降至984元/吨,成本端较国内同行保持低位优势。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团队积极推进税收优惠相关政策,出口关税优惠政策落地推动费用下降,2025 年上半年公司税金及附加同比下降22.28%,同时管理费用在规模化效应及精细化管理的加持下同比下降20.31%,双项费用优化进一步增厚利润空间。
这种成本与费用的双重优化并非短期调整,而是管理团队长期战略布局的体现。当前产能正在建设的后阶段,随着第二、第三个100万吨/年钾肥项目的稳定运营,未来第四个百万吨乃至第五个百万吨项目规划产能有望逐步落地,规模化生产将进一步摊薄费用,叠加管理效率持续提升,公司单吨期间费用成本未来仍具备稳步下降的空间,为长期盈利稳定性提供支撑。
扩产稀缺:BHP等钾肥新增产能受阻,亚钾成确定性标杆
根据亚钾国际半年报,公司第二个、第三个100万吨/年钾肥项目均已进入矿建工程后期阶段,其中,第二个100万吨/年钾肥项目的3#主斜井矿建工程(掘进、衬砌等)正在有序推进中,在3#主斜井矿建工程完成后将会开始安装皮带运输系统并进行全设备系统调试;第三个100万吨/年钾肥项目的井下工程在斜坡道、主斜井以及两条风井贯通的基础上,目前已完成采矿生产辅助硐室等配套硐室的开拓工作,进入机电安装环节,同步进一步推进巷道加固工程及采矿盘区的准备工作。按此进度,若今年内该项目建成后亚钾国际产能预计有望朝着最高500万/年冲刺。
而在全球钾肥行业扩产普遍“减速甚至停滞”的2025 年,头部企业的扩产计划密集延期,行业新增产能供给持续收紧。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必和必拓Jansen项目一期、二期项目均延期,预计2030年—2031年达产,同时,其总成本还将新增13亿-17亿美元达到70亿-74亿美元。国内的企业出海寻钾或因技术、资源、法律、政策等问题扩产计划也受到一定影响。而亚钾国际凭借前期已获批的优质矿权、多年积累的老挝基地运营经验,加之其布局于甘蒙板块,成为我国境外少数具备持续扩产基础条件的企业。
近日,美国政府提议将钾列入国家关键矿产清单草案中,在地缘政治环境复杂的当下,进一步凸显了钾肥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也从侧面印证了钾肥的战略属性不可替代。在此周期内,亚钾国际若实现500万吨/年产能规模,公司全球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比肩俄罗斯 Uralkali、加拿大Nutrien、白俄罗斯Belaruskali等国际钾肥巨头,成为国际钾肥市场中重要的“中资力量”。而在全球钾肥产能增量有限的行业背景下,亚钾国际的确定性扩产或将使其在未来 3-5 年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一方面,通过产能释放快速抢占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规模化优势将进一步强化成本与定价话语权,助力其从“追随国际一线”向“稳居国际一流”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