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专题报道 >> 迎接十九大 >> 独家报道 >> 浏览文章

记者蹲点笔记⑤ ——来自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北坡村的报告

2017/5/23 10:41:44 加入收藏

通往北坡村柏树地区的乡村公路正在加紧修建。本报记者 曹力水摄

村民袁锦明在大棚里采摘辣椒。 梁国辉摄

每位贫困户家门口,都有一张“贫困户结对帮扶明白卡”,既让贫困户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又让帮扶工作更透明。本报记者 曹力水摄

北坡村村民何天万(右一)在修建院坝。 本报记者 曹力水摄

开了一家淘宝服务站的庞仁春帮村民上网选购生活用品。 本报记者 曹力水摄


    看金融支持——


    送来“大礼包” 资金有保障


    “要致富,先修路”。随着道路的畅通,怎样加快产业发展,通过劳动致富,成了北坡村村民最为关心的事情。


    走进北坡村村委会会议室,记者看到座无虚席,就连过道里都挤满了人。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沿河乡政府的干部为北坡村贫困群众带来了“金融帮扶+产业支持”的政策“大礼包”。


    为落实精准扶贫小额贷款项目,当地农业银行将为贫困户提供最长3年期、额度1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贷款。“贷款是自愿申请,不用抵押、没有担保、不用贫困户付利息,政府用专项资金提供贴息,大家到期把本金还上就可以了。”沿河乡副乡长贺鹏说。


    提到“借钱”“贷款”,一些贫困户心里面“犯嘀咕”。北坡村村主任尹德顶解释说:“说白了,就是政府给大家找项目,白借钱给咱用,帮咱们赚钱。”


    “虽然不要大家出利息,但这是跟银行借的,用来发展产业的,到期本钱还是要还的!”一位干部补充说,引来会场一片笑声。


    脱贫致富,资金活水必不可少。村干部坦言:“脱贫致富,‘小打小闹’远远不够,要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才行,这就需要资金的投入。但是,贫困户手里没有钱,这时候,必要的信贷政策是打破这一制约的关键。但另一方面,贫困群众普遍缺乏致富思路,很多时候是手里拿着钱,反而不知该怎么花,也不知怎样才能花到点子上。个别群众甚至还可能把钱用到修房子、装修、买家电等短期消费上,钱花完就没了,未来收入仍然没有保障。”


    有本钱了,行之有效的产业帮扶政策必不可少。据了解,脱贫攻坚决战打响以来,北坡村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立足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农特产业发展。北坡村驻村第一书记庞启渊说:“北坡村的产业规划坚持长线与短线结合,短线产业包括花菇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因为其种植周期短,可以让村民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看到经济效益。”


    访产业发展——


    发展养殖业 山鸡变“凤凰”


    城口山地鸡是城口县特有的家禽品种,体型中等,羽毛以黑色为主,具有抗病性强、肉质香嫩、蛋白质含量高等特征。2009年,通过国家相关机构的鉴定,城口山地鸡正式成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


    据养殖户介绍,城口山地鸡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在重庆市区,城口山地鸡可以卖到100元1斤,品质极高的甚至可以到200元1斤。即使在城口县城的餐桌上,也要至少60元至70元1斤,是名副其实的“高附加值”家禽。它不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还可以打响地方品牌,于是,城口山地鸡自然就成了北坡村推广的“高附加值”产业的首选。


    “以前,北坡村的农户也有个别散养城口山地鸡的,但都不成规模。因为交通不便,成本太高,运送鸡苗费时费力,外面的企业、大户不愿意进来发展规模化养殖。这几年,随着公路的贯通,北坡村逐渐具备了规模化养殖山地鸡的条件。”庞启渊说。


    在这次的“金融帮扶+产业支持”动员会上,乡里面引来了专业从事城口山地鸡养殖的县属国有企业鹏城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农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帮助北坡村发展山地鸡养殖。


    贺鹏介绍,根据产业帮扶政策,村民获得银行贷款后,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可以把钱交给企业,由企业代替贫困户养殖山地鸡,贫困户每年可以获得6%的分红。有能力自己从事养殖工作的,企业将以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提供鸡苗以及必要的养殖材料,经过约4个月的养殖,企业以约定价格进行回购。


    “党的扶持政策好,以前我也养过山地鸡,那时候没本钱,只能养几只,不成规模。虽然有些土办法,但没专业人士指导,管理不规范,也赚不了什么钱,现在终于有机会走上正轨了。”村民胡道平说。


    “经过初步统计,村里基本所有贫困户都报名申请扶贫贷款;在产业方面,除了有两户准备自己发展的,剩下的人都选择‘企业+农户’发展方式进行山地鸡养殖。”庞启渊说。


    说环境整治——


    既扶“水电路” 又扶“精气神”


    “个别贫困群众在脱贫与返贫的循环中挣扎,其根源在于‘精神贫困’这个‘穷根’未除。”北坡村党支部书记张明海告诉记者,“比如说居住环境,如果贫困户居住在一个杂乱、阴暗的房子里,那他可能会产生‘破罐破摔’的消极想法。如果搬到了一个干净整洁的新环境,那么他肯定会想办法靠劳动致富,让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事实证明,生活环境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是明显的”。


    村民何天万这些天正在修建自家房前的院坝。何天万今年40多岁,因患有矽肺病,不能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因此没有外出务工,在家做些农活,经济条件比较拮据。


    他告诉记者,现在他家的院子已经比过去平整多了。过去,他家的房子前面有个大土坡,坑坑洼洼不好走,回家还需要爬几级很陡的台阶,大儿子患有小儿麻痹,经常摔跤。赶到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


    “其实我也想把居住环境弄得好一点,但是经济条件不允许。这次,政府给我们免费提供沙子水泥,我们自己出力,终于能把家里收拾得漂亮一些了。”何天万说。


    庞启渊说:“在村容户貌整治过程中,房前屋后的院坝、水沟、厨房、厕所等,都是改造的对象,县乡政府给了很大的资金支持。比如何天万家修整院坝的一部分材料,大概折合人民币6000多元,由乡政府免费提供,再由村委会负责搬运至最近的公路,剩下的工作由他自己完成。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政府还有更多的帮扶措施。”


    “房前屋后收拾利索了,各处看着就开心,接下来该想着怎么提高收入,让日子越过越好了。”何天万说。今年,北坡村试点“大户+农户”花菇规模化种植,何天万主动申请了4棚,积极投身到产业脱贫中来。


    据介绍,近年来,城口县探索出了“精神扶贫”新思路。在辖内贫困村深入开展“整治居住环境、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行动,既扶“水电路”,又扶“精气神”。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贫困户脱贫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出来,变“帮我脱贫”到“我要致富”,想法转变了,干劲就有了。

 

村里有个电商服务站


    在满眼绿色的北坡村,一块橘黄色的广告牌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走近一看,原来,这是一家农村淘宝服务站。现年39岁的北坡村3组村民庞仁春,就是经营者。


    庞仁春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以前,丈夫在一座金矿做工,虽然工作辛苦,但收入挺高。”庞仁春说。


    但是后来,她的丈夫被诊断出三期尘肺病。为了给丈夫治病,庞仁春花光了家里近十万元的积蓄,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使这个家庭由一个小康之家逐渐变成了贫困户。尽管如此,仍没能留住她丈夫的生命。


    家庭重任就此落在庞仁春一个人肩上。庞仁春家中有70多岁患白内障的父亲和十几岁在城里读中学的孩子。她自己的左腿在十几岁的时候截肢,现在只能靠假肢走路,外出务工很不方便,许多活也干不了。“前些年,村里交通不方便,没什么工作机会。为了补贴家用,我去城口县城的裁缝店当帮工,1个月有1000多元工资。但是得自己花钱租房子住,最后剩不了多少钱。”她告诉记者。另外,家里有老人,离家远了不方便照顾,后来,她索性回到村里,给乡亲们做些缝补的零活,虽然收入低些,但可以照顾老人。


    村干部了解到庞仁春的情况后,主动帮她找思路、想办法。今年3月份,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她开了北坡村第一个农村淘宝服务站。“庞仁春年纪不大,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她身体行动不便,难以从事农业劳动,但又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所以村里就重点支持她做农村电商。”北坡村村委会干部说。


    说话间,服务站里进来几位村民:“我们想买几件衣服,你帮我们挑挑,找几家价格便宜的,教我怎么下单。”庞仁春回到电脑前,开始忙碌起来。她告诉记者,“目前村民购买衣服、生活用品比较多。现在,村里还没有普及电脑,年纪大的人大多不会网购,但是不少网店物美价廉,村民潜在的网上购物需求比较强烈”。


    记者了解到,庞仁春目前的主要工作是从网上帮村民买东西,统一收取快递,送货上门。服务站运营2个月以来,平均每天都有10多个村民来下单。淘宝网会根据销售情况给予她资金奖励,效益还挺不错。“比以前出去打工强多了,还不用离开家。”庞仁春笑着说。未来,帮助北坡村村民在网上销售农副产品,将成为她新的业务方向。

 

啃下“硬骨头” 致富有奔头

 

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北坡村驻村第一书记 庞启渊


    2015年8月,我被派到北坡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北坡村各项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贫困群众收入稳定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户貌改变明显。作为第一书记,为北坡村发展、为贫困群众脱贫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我感到很自豪,也很欣慰。


    初到北坡村,我和我的同事们开始一个社一个社地走访,一户一户地沟通。北坡村的落后让我为之动容,我下定决心,来了,就一定要有所作为。走得多了,群众和我们熟悉了,他们亲切地叫我“胶鞋书记”,我的电话也成了贫困户的热线电话。


    北坡村是城口县扶贫的“硬骨头”。一条3米多宽的泥结石公路贯穿1社和3社,行车不过人、过人不行车,其余6个社都在山上,根本不通车。走访一遍,在家的基本是50岁至60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都在外务工,孩子也在外上学……


    2015年10月,5社的5户村民遭遇火灾,房屋尽毁,现金、粮食等物资付之一炬。当我们走了4个多小时的山路赶到时,村民们都流下了眼泪。回到乡里,我将这一情况报告了帮扶单位县委办公室和县交通发展公司,恳请给予帮助。最后,在民政救助每户
  
    2000元的基础上,县委办公室、县交通发展公司提供了1.9万元的慰问金和部分物资。


    现在,北坡村变化很大,沿中公路拓宽加固完成了,即将硬化;老柏树公路隧道开建,热火朝天;2社公路在加紧维修;河堤修复即将全面完成;危旧房改造剩下几户有序进行……群众对政府的认同、对干部的信任、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值都在不断攀升……


    北坡村的变化,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两年,县委县政府为北坡村大量投入,沿中公路投资8000多万元,大部分路段在北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老柏树公路1793万元投资问题,为北坡5社至8社群众筑就了希望之路;县领导10多次到北坡村调研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乡党委政府高度关注,沿河乡党委书记吴雪飞说:“北坡是我乡的脱贫难点,你有什么事,直接找我。”还有村里的干部,脱贫任务重,成了“全脱产”……


    我知道,一个地方从贫穷发展到小康,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有这样的干部和群众,我坚信,北坡村一定会走出贫困,走向小康!

 

0
上一篇: 宋勤芳细算脱贫增收账
下一篇:记者蹲点笔记⑥——来自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上滩村的报告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