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经济关注 >> 党 建 >> 浏览文章

党建引领绘就集体经济“富民图”

2025-08-27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宗剑锋   加入收藏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江西省定南县历市镇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激活村集体经济的“红色引擎”。从山间田野的特色种植、绿色产业到城市近郊的物业租赁,一个个村庄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破题发展、突围增收,其中赤岭村、蕉坑村和杨梅村的多元化探索尤为亮眼,共同勾勒出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赤岭村:大棚连粤港澳

 

走进历市镇赤岭村的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连片的标准化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翠绿的菜心、饱满的辣椒、鲜嫩的丝瓜长势正旺,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分拣,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谁能想到,如今这片“致富田”,曾是村民眼中“零散难管、效益低下”的撂荒地。

转变的关键,始于村党支部的“破局之举”。赤岭村党支部深知,单打独斗的传统种植模式难以撑起集体经济的“钱袋子”,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在镇党委的指导下,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分片包户,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讲清土地流转的收益前景,最终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成功流转土地600余亩,引入专业农业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建起了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

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中始终冲在一线。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组织党员成立“技术帮扶队”,手把手教村民科学种植;面对病虫害防治、市场价格波动等难题,党支部主动对接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邀请专家上门指导,与企业共同签订保价收购协议,让村民和集体都吃下“定心丸”。

产业兴旺带来的效益实实在在。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基地管理服务费等方式,每年增收超20万元;村民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租金,还能在基地务工,人均年增收3.5万元以上。“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跟着党支部干,土地变资产,务工有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李大叔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赤岭村还利用集体经济收入改善了村内道路、水利设施,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蕉坑村:光伏映山乡

 

与赤岭村的平原沃野不同,地处山区的蕉坑村曾因交通不便、资源有限,集体经济长期“囊中羞涩”。但蕉坑村党支部没有“等靠要”,而是立足山区实际,在“绿色”与“阳光”中找到了发展密码。

“山区光照条件好,闲置屋顶、荒坡多,发展光伏产业再合适不过!”村党支部书记郭娟带领班子成员多次实地考察,向上争取帮扶资源,最终敲定了光伏电站建设项目。为了让项目落地,党员干部带头清理荒坡杂物,协调解决电站用地问题,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300千瓦光伏电站的建设。如今,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在山间整齐排列,源源不断地将阳光转化为电能,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入15万元。

在发展光伏产业的同时,蕉坑村党支部还深挖本地特色资源。村里盛产山茶油,以往村民分散种植、销路狭窄。党支部牵头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包装销售,将“散兵游勇”聚成“正规军”。党员带头试种高产油茶品种,邀请技术专家开展培训,推动油茶种植规模化、标准化;通过对接县消费帮扶展销馆、电商平台,“蕉坑山茶油”成了热销的“生态名片”,每年为集体增收8万元,带动20余户村民增收。

集体经济壮大后,蕉坑村将更多精力放在民生改善上。用光伏收益和油茶产业利润建起了老年食堂,修缮了村内道路和饮水工程,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的幸福感节节攀升。“以前村集体没钱,想办点实事都难;现在有了稳定收入,不仅能为老人办食堂,还能搞基础设施建设,党支部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了!”郭娟欣慰地说。

 

杨梅村:商铺旺城郊

 

“征地补偿款不能躺在账户里睡大觉,要让它生金生银!”在村党总支的“诸葛会”上,发展物业经济的思路逐渐清晰。杨梅村地处城郊,毗邻工业园区和县城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村党总支决定用征地补偿款“变资产为资本”,通过购置商铺、建设标准厂房,发展“坐地生金”的物业租赁产业。

为了选好项目,党员干部多次赴周边县区考察学习,对比商铺位置、租金收益、升值空间,最终用集体资金购置了3处临街商铺和1栋标准厂房。在商铺招租过程中,村党总支坚持“公开透明”原则,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确定招租方案,邀请镇纪委全程监督,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如今,这些商铺分别出租给餐饮、零售、物流企业,标准厂房则引入了电子产品组装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稳定租金收入50.42万元,较3年前增长近10倍。

除了物业租赁,村党总支还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居间服务”。村里成立劳务合作社,党员带头对接周边企业,为村民提供就业信息、技能培训。同时,利用村庄靠近凤栖湖景区的优势,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村集体通过统一管理、品牌打造获得收益分成,“多元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

“钱袋子”鼓起来后,杨梅村党总支始终牢记“发展为了村民”的初心,将收益重点投向民生改善和村庄治理。用集体资金修缮了村内道路3公里,让“泥巴路”变成“水泥路”;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农家书屋,购置健身器材,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设立“党员帮扶基金”,每年拿出2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学生、帮扶孤寡老人。

 

党建领航聚合力

 

近年来,历市镇党委始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通过建强支部班子、盘活资源资产、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各村因地制宜找路子、兴产业。从“党支部+特色种植”“党支部+光伏产业”到“党支部+物业经济”,从“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到“党员带头闯市场”,一个个鲜活的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才能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如今的历市镇,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亮点纷呈,既有赤岭村、蕉坑村的特色产业,也有杨梅村等村庄的物业租赁、乡村旅游等多元模式,全镇村集体经济年总收入较3年前翻了一番。在党建的引领下,历市镇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让“红色引擎”持续驱动集体经济壮大,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于民。

江西省定南县历市镇党委书记 宗剑锋

编辑:马明


0
上一篇: “党建+业务”双融双促谋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