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山西讯 五一小长假在好多人眼中是一个悠然假期的开始,可对于55岁的山西地方电力有限公司交口分公司电力调度员马红霞来说却显得有点不一样,因为这是她在岗过的最后一个五一节了,再有七个月她将迎来职业生涯的尾声——退休,在这个平凡的运行岗位上,她一干就是二十年。
平凡岗位,练技能
从1990年到2001年,她带着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到营销核算工作中,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脚踏实地和吃苦耐劳,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深深扎根营销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庸的业绩,曾获得“先进标兵”荣誉称号,成为了她不断前进和奋斗的动力,一个信念在她的心里深深烙印,那就是——永不言弃。
本可以在轻车熟路的岗位上继续闪烁光彩,但她始终不忘初心,坚持要向自己心仪的岗位奋斗。从营销核算员到变电值班员再到电力调度员,从设备运维现场到电网调控发布调令,每一次调整对她来说都是新起点、新挑战。虽说在理论上知道一些东西,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经验。为了快速熟悉整个网络结构和设备情况,她虚心求教,熟读安规、调规、操规等相关规章制度,熟练掌握系统的倒闸操作,业务技能在实践中越来越过硬,练就了超强的电网分析和事故处理能力,同事们都亲切的喊她马老师。
热心助人,战疫情
作为调度运行中心资格最老的调度员,她不但有高超的业务理论知识、丰富的运行实践经验,更是一位热心的人。安排工作的时候,她总是想着这个家里有事,那个家里孩子太小没人管,加班、顶班总是冲在最前。平时不论周日还是节假日,只要一个电话,马上到位。
2020年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对电力调度中心的全体人员来说,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月初三,她得知因疫情严重,家住榆次的同事无法按时返岗后,主动请缨承担同事工作。放弃在家过节的机会,把孩子留在家里,她说“我家孩子很懂事会照顾自己,现在视频连线也很方便,云团聚也是一种时尚,现在正是缺人的时候,我必须顶上。”当时正是春节重点保电时期,她竭尽全力保障电网安全,她用坚守和付出,书写着铿锵之歌,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默默坚守,献青春
变电站、调控室里有她的青春、汗水和梦想,从青年到中年,她在这里成长。
她回忆,2008年她在110千伏康城变电站,当时每班两个人值班。康城变电站地处荒郊野外,周边人烟稀少真是“叫天不灵、叫地不应”,乡路不通,动不动就停水,上下水、供暖等配套设施还不够健全,电视也没信号,煮饭、取暖全靠一个小小的煤炉。变电站内也是光秃秃的没有人气,用“相依为命”来形容他们的工作状态毫不为过。
变电站值班平日里工作很简单,就是日常的安全巡查、倒闸操作、做好记录,这些基本工作包括认真执行工作票、操作票等制度,填写各种表格、报表、记录、工作日志,做好当班维护地段的卫生和设备卫生。然而,做好一天、两天,甚至一个月都容易,而她一做就是十年。
以前电网很薄弱,供电半径长,每到晚峰都要限电。当年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每一次检修,都是在凌晨之后进行的,因为这座仅有的变电站一旦停电,全镇便没有了电,为了不耽误居民们的正常用电,检修只能在午夜进行,那时候的倒闸操作是没有电脑不能远程操作的,只能到现场去人工操作,那时候的她遇到倒闸操作、故障处理,三更半夜毫不迟疑披装上阵……
成为调度员后,每当遇到刮风下雨、雷电频繁的天气,一旦遇到故障,那简直是一场战役,工作就像战斗,不停地拨打和接听电话,连喝水都没时间,许多故障都要经过认真分析、综合考虑做出正确判断,直到故障排除恢复供电。因此整个班下来,头痛的都快炸了,但当她站在调度室的窗户旁,望着远处逐渐亮起的灯光驱走每一个黑暗的角落时,觉得一切都值了。第二天有工作,照样跟打了鸡血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一点都不觉得累,既然选择了就要用最热情的态度去做。”谈起这些,她笑着说。
无数个静谧的夜晚,她默默坚守在电力调度一线,夜以继日地面对一幅幅错综复杂的接线图、一张张任务繁琐的检修申请单、一排排经久不息的电话、一条条密密麻麻的调度指令,时刻关注着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的处理过程,看似只是让线路设备一分一合,但却关系到电力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千家万户的光明。
在二十年的电力运行生涯中,她累计下达各类调度指令近万次无一差错。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她把青春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交口电力事业。疫情面前,一个即将退休的老调度员逆行而上,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在调控一线,在平凡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交电人的初心和使命。
(文、图/山西地方电力有限公司交口分公司 孔晓瑞)
责编: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