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西农智慧”赋能陕西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7-19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7月17日,2024年“走出杨凌看示范”媒体团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安康中药材试验示范站。安康,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被誉为“天然药库”。然而,长期以来,中药材产业面临着种植技术落后、品种选育不足、加工工艺粗糙等诸多问题,自基地建立以来,一支由多学科、多专业的校内25人和校外19人组成的专家技术团队让安康中草药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示范站围绕秦巴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以从源头控制中药材生产质量为目标,聚焦安康中药产业发展需求,融合科学研究、示范推广、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孵育和国内外交流合作等功能于一体,为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西农智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中药材试验示范站团队正在做实验。摄/ 徐均坪 

自基地建立以来,一支由多学科、多专业的校内25人和校外19人组成的专家技术团队让安康中草药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示范站以安康市汉滨区为中心,在镇坪、平利、石泉、宁陕、紫阳等县区,以“一站多点”模式建立涵盖安康各区县不同立地条件的优势特色中药材高标准示范样板。每年招收中药材全产业链专业学位博、硕士研究生20余名,下设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构建、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中药材相关系列产品研发、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调控机制研究、中药材溯源体系建立等6个主要研究方向进行技术公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中药材试验示范站组培苗。摄/ 徐均坪

“丹参种植属投资见效的短、平、快项目,当年种植当年收益,示范站在我们这的建立,给我们帮了大忙。”安康市刘营村村主任刘宝东说。示范站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先后为不同级别农技干部、技术骨干、农户等组织39场次中药材产业发展及栽培技术培训,受训超过30000人次;编写并发放培训教材5000余册;每年承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国性学术会议3次(在线点击播放超过14万人次),将先进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民,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中药材试验示范站高标准丹参示范园。摄/ 徐均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董娟娥介绍,示范园先后开展了杜仲、丹参、绞股蓝、金银花、厚朴、五味子、猪苓、葛根、黄精、半夏、淫羊藿、柴胡、黄连、玄参等10多个中药材相关研究,服务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25家,服务乡镇12个,开展了中药材优良品种培育及优质种子种苗生产、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与半野生抚育、中药材加工、天然产物提取、中药材产业园区及产业规划、中药材系列产品研发等工作,累计推广中药材种植面积3.99万亩,新增产值约1.17亿元。

据了解,2023年,安康市药材人工种植面积约85万亩,产业链实现总产值58.4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二十一,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示范站将继续秉承围绕中药材全产业链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科技服务、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突破关键技术的初心,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进行推广运用,坚定中药材产业发展信心,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文/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0
上一篇: 陕投集团赵石畔煤电:深化“链条式”管理 多维度提质增效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